石河子大学乐享百所高校精品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促进高教优质资源的平衡与共享

  ■本报记者 汪瑞林 毛帽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课程建设是中心环节。作为“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自实施以来,已累计建设246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形成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众所周知,我国高教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差别较大,这种现状制约了部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网络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精品课程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化。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它对高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近年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专家们发现,许多高校的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一大批知名教授走上讲台承担精品课程教学任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被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互动教学方法、包括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创新型实验都在精品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网络平台,这些精品课程带给全国高校学科教师的,不仅有新的知识和经验,更有教学方面与理念上的启迪。

  据了解,部分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重评审、轻共享”、“重建设、轻服务”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应用效果。为此,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打造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建立并支持对其进行存储、检索、服务运行的精品课程共享体系和服务平台,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和个性化主动服务。目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上千门国家精品课程的集成加工,日点击率达30万次左右。

  这一平台的建设,为高校教师利用精品课程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促使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大高校教师而言,更应该珍惜机会,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主动意识,消化吸收精品课程资源,使其成为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好帮手。

  述评

  □“关注高教质量工程”系列报道

  本报讯(记者 蒋夫尔)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应用,记者日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该校不仅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也十分注重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几年来,石河子大学的教师选择应用了全国100多所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效果。

  石河子大学从1998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10年来,学校投入近300万元资金进行课程建设,目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每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都做到了任课教师的全员参与,保证精品课程资源教师共享。”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李炳奇告诉记者,“在学院内,有个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每名教师随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到全国其他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库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李炳奇介绍说。

  李炳奇告诉记者,在他的课件里有北京大学精品课程的内容。“他们的动画做得很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既吸引学生,又让学生容易理解,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思路也不错,这方面借鉴得也比较多。”教学中,李炳奇还采用北京大学精品课程中的习题,他们的习题里活题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帮助。

  该校动物科技学院教师马勋告诉记者,通过应用精品课程资源,同样一节课,学生的感受就很不一样。在教学中,除了自己学校的课程资源外,马勋还选用过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的课程资料,借鉴他们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思维训练,采纳他们的图片等资料。马勋告诉记者,因为课程不完全一样,在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方面,选取的都是有价值的资源。

  除了教师根据需要引用全国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石河子大学还把北京大学的课程通过直播方式引进学校。在该校,有个平台叫“北大在线”,学生可以坐在学校的课堂里视听远在北京大学教师的讲课。从2005年开始,学校每学期都要引进北京大学的4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此外,石河子大学还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方式增强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的自觉性。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主任李玲介绍说,在每年学校开展的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中,获得学生和专家好评的课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精品课程资源。该校教师在应用精品课程资源上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