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开拓创新的标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金初是知名的教育改革者、教育实践家,北京市十一学校原校长,退休后创办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现担任董事长。李金初几十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尤其是他长期作为学校领导者,积极面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求解学校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和道路,直接设计、推动学校教育变革,促进了学校教育观念、制度和模式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效,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在50多年教育实践、创新与研究的基础上,李金初率先在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提出“人生中心教育论”,历时9年,构建起“人生中心教育”体系。

    对于人生中心教育论,我有以下看法。

    人生中心教育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哲学命题。人生中心教育论提出了两条公理,即人生公理和教育公理,认为人生有且只有三件事——做人、做事和生活,而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人做人、做事和生活。由此,又提出了15个原理和33个推论,构建起一套严谨而简洁的教育理论。人生中心教育论直指人生和教育的真谛,是富有智慧的理论抽象。这一理论探索,体现了教育哲学思考的前沿成果,也体现了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沉淀。尤其重要的是,它是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刻的批判性反思,对于纠正教育实践中的极端功利主义和肤浅形式主义倾向,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人生中心教育论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创作过程中,李金初广泛涉猎教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等众多学科,系统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思潮、流派的主张和做法,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同时,他不维书、不教条,不简单追随一家一派,而是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各家各派加以分析批判,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人生中心教育论提出了若干原创性的教育理论主张。例如,人生向度原理、差异原理、空间原理、全课程原理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人生中心教育论的原创性表述,植根于当代学校教育的变革性实践,因而,它是可理解的、融通的、可操作的。

    人生中心教育论构建了别具一格的人生中心教育全课程理论和体系。李金初及其团队在课程领域做了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探索。这一课程理论以人的自创性为根基,即基于人的自主性、劳动性和创造性而设计课程,体现了课程与人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了课程促进个人发展的深层支撑机制,这是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构。人生中心教育论提出了课程育人的基本目标,即自创性人生(美好人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并把这一目标追求具体化为人生28个基本素养。这显示了人生中心教育理论良好的应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人生中心教育课程论以课程方式的变革为抓手,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的设想,开展了深入的行动研究。其全课程育人的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学科、活动、交往、社会、自然等多种课程形态的育人功能,强调主动的多样的适宜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课程教学多样综合的基本原理和系统优化思想,是可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

    人生中心教育论结合学制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划了人生中心教育的学校课程系统。从做人、做事、生活三个维度,设计了五年制小学、七年制中学、三年制初中、四年制高中的学校课程架构,这是基于学制改革的学校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探索成果。此外,关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课程的重视和实践,对于改变我国学校课程格局,具有深远影响。人生中心教育论高度关注做人问题,系统思考和整体建构德育课程,求索德育课程的道德本源,努力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这也是切中时弊、值得深思的。

    人生中心教育论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实践研究和改革探索。提出了课堂革命的命题,倡导自由课堂、民主课堂、活力课堂、智慧课堂、思考课堂、主体课堂,努力通过课堂资源配置的变革、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课堂文化的变革,为学生创造更多、更适宜的学习机会和交往活动,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习为中心、为发展为归宿的时代精神。

    前不久,李金初的“人生中心教育论”丛书(四本)正式出版,这是李金初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典型缩影,是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代表性成果。尽管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体现了可贵的自主探索精神,彰显了使命感和时代感,是中国教育开拓创新的重要标杆。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