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彰显大学风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又到一年毕业季,各高校纷纷举行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为莘莘学子送上难忘的最后一课。今年的毕业季同样亮点纷呈。因为大雨的原因,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尤其简短,被称为“史上最短”。一切尽在不言中,校长只念了标题“愿不惧风雨的你,此生幸福美好”,却引来掌声雷动。同样是在雨中,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也火了。当天,上万名毕业生身穿雨衣上演大合唱,而导师团也全程参与毕业典礼,为所有毕业生一一拨穗。不少武大毕业生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毕业典礼,“心中有勇气,则风雨无惧。”

    两所高校用不同的方式让毕业生们在冷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前者感受到的是学校怕大家多淋雨的关心和关爱,后者心中留下的是师生风雨同舟、风雨无惧的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毕业典礼的育人价值在此刻无疑凸显了出来。

    毕业典礼是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校举办毕业典礼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举办毕业典礼,希望借助毕业典礼的一系列流程,发挥其最后一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庄严的毕业典礼,具有多重意义,既是为了彰显对学术的尊重和信仰,也是为给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们留下大学生活最美好、最难忘的临别回忆。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从此踏入社会,要独自面对,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对于高校来说,毕业典礼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弘扬学生的文化传统,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毕业典礼怎么办,不仅学生、家长关心,全社会都投来了关注的眼神。

    社会关注毕业典礼的目光中,毕业致辞无疑是一个重点,一篇精彩的毕业致辞往往能成为朋友圈的热文,其影响范围也远溢出了校园,凝聚起社会的共识。可喜的是,近年来校长们开始放下身段、转变文风,拒绝假大空的话语,拒绝居高临下的说教,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阐述教育思想、吐露教育智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争取学生和社会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高高在上的校长形象也变得真实、可亲、可感。

    不过,语言风格的变化还在其次,毕业致辞需要励志,却拒绝鸡汤,拒绝浮华浅薄却没有营养的辞藻,需要的是对大学精神和人生使命的重申,要让毕业生感受到对社会、未来的使命感以及让世界更美好的人生责任。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很多毕业致辞中都渗透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爱国、奋斗,成为了今年毕业典礼上的高频词。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毕业致辞中,勉励毕业生们不忘科大创校初心,牢记科教报国使命,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跑好青春接力棒,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科大、青春之中国。“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则在致辞中呼吁毕业生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其中充满浪漫情怀和朴素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亦彰显了高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担当,让公众在宏大叙事中感受到了大学的人文温度。

    毕业典礼不仅仅是一个告别仪式,更是大学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宣示,是高校形象的重要展示。高校是文明的高地,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功能,不仅应该成为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发源地,还应成为社会与公众的楷模和典范。这种楷模和典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人才培养上,也体现在毕业典礼这样的公共仪式上,体现在仪式中的价值宣示、流程选择上,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尊重上。一场庄严、盛大、充满人文关怀的仪式,是一次重大的文化输出,是高校最好的形象宣传片,一段情义满满又隽永深刻的毕业致辞,也是一所高校最佳的代言。此外,高校还应在增强仪式感、提高参与度等方面继续努力,给毕业生上好最后一课,让公众在毕业典礼中感受大学风采。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