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应用型大学“课程超市”教学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2015年吉林工商学院被吉林省教育部门遴选为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后,学校积极推进转型工作,在转型目标定位、突出区位特色、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校企融合、产学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规划设计。同时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让规划设计落到实处。在学校各专业中有计划地开展“课程超市”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将“课程超市”理念应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完善、评价及可持续改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程超市”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将课程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整合,建立开放性的类似于“商品市场”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获得一套多元化、有层次、个性化的培养体系。吉林工商学院在“课程超市”的框架下建立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更可以满足行业中不同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做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因需施教。

    构建可自由组合的职业岗位“课程超市”

    吉林工商学院各专业在对行业发展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群,针对专业岗位需求制定专业培养规格。知识结构上,在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制定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结构在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横向划分的基础上,以专业岗位知识为界限进一步纵向细分,形成了具有可选择性的多分支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可通过课程的选择,构成偏重于某一个或两个方向的知识结构。在能力结构上,设计了3个递进的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文献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第二层次为专业能力,根据专业岗位从业能力需求确定各种能力;第三层次是两种拓展能力,即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素质结构上,设计了离散型素质结构,将爱国主义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精神品质等素质教育,分解到课程和实践环节。

    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规格将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具化为相关课程,构建“课程超市”。按专业岗位划分出多套课程体系模块,学生在选课时,既可以按模块整体选择课程,也可以有限制地跨模块选择课程。教师会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学生特点和意愿,给出指导性意见,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超市”

    吉林工商学院各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以项目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灵活可选择的实践教学模块集合,构建“实践课程超市”。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职业规划、兴趣爱好,通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项目,将实验实践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应用进行组合,形成有岗位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形式上课内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外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资质认证、科技论文、专利申请等环节;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基础型实验、工程实训、综合实训3个层次。针对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特点,将实践环节分为4个大类,即基础型实践环节、工程型实践环节、综合型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为了打好基础,在课程实验、课程实训、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等基础型实践环节,采用一课一题的方式,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或经典题目,使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稳步提升。第二,在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单项实训等工程型实践环节采取分流教学的方式,设置基本题目和挑战性更大的创新型题目,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题目,完成速度比较快、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创新型题目。第三,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综合型实践环节,完全采取学生自选题目的形式,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分别针对专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教学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题目。第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采取完全自选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完成的形式和任务。

    建立可自由选择的“作业超市”

    “课程超市”概念提出的初衷是实现因材施教,吉林工商学院建立可自由选择的“作业超市”,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以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和评定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通过作业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不搞“一刀切”,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

    学校鼓励授课教师扩充和整合课程作业资源,将各章作业按基础知识类、应用类和拓展类3个层次进行划分,形成内容丰富、有层次的课程“作业超市”。在课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要完成的作业,规定基础类作业的占比不能多于总分值的60%;对应用类和拓展类作业则没有比例限制,只需在学期末累计完成规定的作业总分值即可。通过作业超市让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需要,合理地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难度和形式。

    建立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吉林工商学院建立了课程体系评价指标模型,评价指标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主要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3个方面,分别从这3个方面评价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支撑程度。在此模型基础上,针对学生、教师、专家、用人单位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定期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专业。对于评价中的突出问题要限期整改。以此不断完善“课程超市”体系,形成建立→评价→改善的良性运行机制。

    吉林工商学院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将不断完善“课程超市”教学体系,真正实现因需施教,达到为产业职业岗位培养人才的目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服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

    (徐 文 韩雪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