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育生 打造高职创新型多功能平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师必匠其技,育生先树其心”——这是广东省黄元盛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理念。高职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平台,其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黄元盛工作室通过整合教、科研团队平台基础,接续前行,点下深化,面上拓宽,强师育生,服务行业,打造高职创新型多功能平台,其经验可为其他工作室提供借鉴。

    亮灯塔,做榜样,主持人黄元盛引领学员追梦

    “课堂上的诗人,实验室里的严师”——这是《南方日报》记者对黄元盛教授的评价。正是主持人以源源不断的引导力、严谨而宽厚的胸怀引领学员前行,默默做学员前行的灯塔,为学员立职业目标,引导学员在教育和科研事业中爬坡冲浪。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人一直指导团队学员参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辅导学员培育学生,带领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攻关,使学员和学生水平均得到快速提升。

    树目标,辟路径,培养“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

    1.明目标,实化工匠精神

    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名师工作室根据每名学员情况,为大家立好目标,让学员“不待扬鞭自奋蹄”。工作室要求学员通过培育,最终成为“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所谓“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包括“德、教、产、研”四方面。“德”是正师之身,“教”是立师之本,“产”是职师之名,“研”是名师之道。四方面均达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称之为“匠德”“匠教”“匠产”“匠研”)才能称之为“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

    2.辟路径,用活行企资源

    有了明灯,仍需践行,不断进取方能成才。在学员培育之路上,主持人既当伯乐,也是学员成才之路上的向导。思政入心入课是“匠德”之路,教室和实训室是“匠教”之路,企业名师工作站是“匠产”之路,实验室和企业工作站是“匠研”之路。工作室在国家环保示范电镀基地等园、企建立了8个名师工作站,聘请了行业协会专家、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者作为工作室的指导专家。企业名师工作站既是教师和企业的研学基地,也是学生的实训基地。

    经过一年半的培养,已有6名学员成为“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1名学员成为专业领军人才。

    服务行业,强师兴室

    1.行校合作,服务企业

    校企行共建工作室,多方共赢。工作室号召学员抱团组队,在产业转型升级之际,行有意义之所为,做利国利民之事。工作室先后与国家环保电镀基地等园、企合作,推动学员教师入企入行,教师带学生承担服务行业企业的课题,解决行业难题。

    2.防疫抗疫,助力复产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抗疫与复工复产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之重任,工作室发挥工作室人员专长,全力以赴助力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室通过与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建立战略发展关系,参与了两项疫情防控物资广东省纺织团体标准制定;参与企业疫情防控下复工评审、新工艺技术评审、纺织团体标准项目审核等工作;参与广州市增城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委托对该区印染企业样板车间进行调研、评审等工作,全面落实“蓝天计划”的复工复产任务。在我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参与“中美贸易摩擦对我省纺织产业及贸易转移的影响探析”工作。从参与复产兴企工作到与高新技术企业携手合作等过程,一方面提升了学员的专业业务能力,推动了名师工作室与行业协会的深入合作,更重要的是为行企振兴作出高职人应有的贡献。

    树学生信心,促学生成才

    一些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存在自信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化工类专业学生认为未来都是从事高危工作岗位。如何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化工类高职专业的首要问题。工作室通过整合内部教、科研团队,接续前行,深入实践“五协同·三自信”产学研育人模式。通过“五协同”措施培育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三自信”(“五协同”是指:教师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教育协同、教师技术服务企业与学生技能提升协同、教师专业调研与学生认识专业协同、企业转型升级与专业建设协同、科研团队校企合作与教研团队校企合作协同;“三自信”是指:专业自信、学校自信和成才自信)。通过在化工相关6个专业的多年探索和实践,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比(竞)赛获奖率不断提升,获得国家级别奖项31人次;其次,专业影响力逐渐提高,招生质量明显提升;此外,专业实力不断增强,获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省实训基地1个。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黄元盛名师工作室继续夯实和拓宽工作室平台,深化现代教学改革,不断践行,育出一批“工匠型双师素质”教师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林丽霞 刘干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