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培训不能滥用行业风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铎 绘

    “零基础,学四个月,年薪40万。”“小班教学,理论+实训,签保就业协议,不就业全额退款。”这些吸睛的招生语,来自一些与芯片相关的培训机构。据报道,随着芯片行业持续升温,相关技能培训班日趋火爆,有业内人士直言,芯片培训班已成为一个正在起飞的全新风口。

    毫无疑问,芯片产业如今已站在风口之上,但相关培训是不是真的成了风口,还不好说。不过令人不安的是,仅看相关培训班张口就来的营销话术,芯片培训招生宣传的疯狂已露苗头。来自行业内的数据表明,尽管芯片行业近两年高速发展,在前景可期这一点上确实不假,但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想达到年薪50万以上,一般至少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至于零基础就能上手的噱头,专业人士更是嗤之以鼻,直言芯片行业对学科背景、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四个月熟练掌握一本微电子专业教材都很难,通过上四个月网课就能掌握相应技能,很难想象。”

    培训机构如此夸大其词,无非是为了招收更多的学员,获取更多利润。对此,社会公众、尤其是对芯片行业感兴趣的求职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被花里胡哨的语忽悠了。有关部门也应密切关注相关机构是否存在虚假招生的情况,尤其需要高度警觉的是,部分芯片培训机构已借此玩起金融游戏,诱导学员预付不菲的课程费用,这与近两年频频爆雷的校外培训机构套路如出一辙。对此类苗头,应该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

    培训机构和部分资本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不利。近两年,芯片成为国人高度关注的话题,近乎成为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的象征,某种程度上寄托着民族情感。对国人的这种期盼和从业人员的热情,各方应予以最基本的尊重,从研发规律出发,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面对一时的人才缺口,社会培训机构当然可以参与并获利,一些实力较强、背景多元的培训机构甚至会成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课题进行研究,这些都值得鼓励。但如果培训机构念歪了经,把营销当作主打手段,借芯片产业的风口玩起资本游戏,在高精尖科技产业的人才培育上急功近利,伤害的将是国产芯片产业的根基和大众热情,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项。

    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高校,应该在引领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芯片培训行业的火爆,从侧面显示出芯片人才的巨大缺口,芯片领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异常巨大,据业内机构统计,到2022年,国内芯片专业人才缺口将达25万,从芯片设计、研发、制造到芯片销售和应用,需要不同人才参与其中,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有序运行。可以说,芯片产业是多学科协同发展、集体攻关的代表产业。显而易见,仅凭社会培训机构,无法完成大规模高质量培养产业人才的历史任务。2020年9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的相关行动上,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对此,相关高校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学科调整和布局,整合部门、高校、企业的创新资源,提高我国芯片设计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与企业加强合作,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尽快在关键产业上实现重大突破,主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出力争光。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