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县中要从关键环节入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0-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人们对于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发展问题非常关注,对一些地方县中办学条件薄弱、教师和生源流失、教育质量下滑等现象表示担忧,对如何化解“县中困境”积极出谋划策。在我国已经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正在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县中建设,着力化解县中面临的困难,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从县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县中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教育的重要纽带,是县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地百姓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希望所在。可以说,办好县中不仅关乎我国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关乎县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是否需要办好县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疑虑,对于能否办好县中也显得信心不足。因此,进一步筑牢办好县中的认识根基,增强办好县中的信心和动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办好县中应当强化问题意识,抓住关键环节。既要找到问题,更要找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既要找到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更要找准县中面临的特殊困难;既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路,更要找准办好县中的具体策略。从总体上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大部分县中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县中在学校布局、经费保障、师资水平和生源状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县中自身提升内涵品质的任务也很艰巨,办好县中亟须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入手。

    科学规划县中的布局与规模。目前一些地方县中的规划布局不合理,突出表现为学校数量不足、校均规模偏大,很多县中动辄四五千人,有的甚至近万人。举全县之力办好一两所高中,成为很多地方发展普通高中的基本策略,造成部分县中规模急剧膨胀,明显不符合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加快扭转这种局面,亟须根据县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量与分布,并在充分考虑普通高中办学效益、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等综合因素基础上,科学规划县中布局,确定县中适宜规模,保证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超过3000人。

    不断完善县中的管理与投入。我国普通高中管理主体具有多重性,普通高中学校有的属县管学校,有的属地市管学校,还有个别学校属省管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办学水平存在差距。从长远发展看,需要理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在加强省级统筹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地市为主的普通高中管理体制,以强化地市级政府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县中的管理和保障力度。在经费投入方面,各地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既要落实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还要加快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长效增长机制。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省、市两级财政扶持力度,解决经济欠发达县(区、市)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积极稳定县中的教师与学生。在稳定优秀教师方面,要加强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师资的统筹管理,对抢挖优秀师资的无序竞争进行治理,严禁城区学校到县中抢挖优秀教师。同时要继续加大定向师范生培养等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进入县中。加强县中骨干教师培训,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就县中自身而言,要想留住优秀教师,既要从改善教师待遇入手,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在稳定优质生源方面,关键是要严格落实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规定。近年来,部分普通高中学校掐尖招生问题比较突出,而这种生源争夺对县中发展造成很大伤害。进一步科学划定招生范围,强化学籍管理,加大对违规跨区域招生的治理力度,有利于更好保持县中生源的总体稳定。

    除了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办好县中要大力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树立科学办学理念,找准学校特色定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只有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推动县中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赢得师生信赖和百姓认可。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