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象式学习》[芬]科丝婷·罗卡 著 葛昀 译 中信出版集团

    芬兰作为距离我国遥远却并不十分陌生的国度,在此之前,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我们对其的了解,主要还是知道那里是世界上最为富裕、安全、中立等特色的国家之一。而谈及教育,芬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果,在近些年引起了全世界对该国学校及教师教育的兴趣,特别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式学习”,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问。好在芬兰著名教育家科丝婷·罗卡的著作《现象式学习》来得十分及时,无论是作者还是这部教育学专著,可以说,都代表了芬兰“现象式学习”教育的最高水准和最新成就。

    《现象式学习》的写作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在本书中,作者也多次提及芬兰的国家教育改革情况——芬兰每十年进行一次大的教育改革,最近的一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和“怎么学”的转变,也就是把原来单纯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成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在此背景下,“现象式学习”作为一大教育课题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并形成相应成果。

    到底何谓“现象式学习”?根据本书的表述:“现象式学习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它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协作,研究某个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其目的不是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义看起来一气呵成,其推演的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在书中结合这个概念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详细介绍了现象式学习的哲学背景、教学模式,对具体的现象式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举例,并且对如何评估现象式教学项目、如何应对现象式学习中出现的新的挑战作出了梳理概括。

    从全书的体例来看,本书的重点在于第二章“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启示”。作者专门通过“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等七个技能板块来分析有关现象式教与学的相关问题,因其几乎涉及了有关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堪称作者对相关问题“生活百科式”的全面书写。其中的许多生活与教育现象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比如在“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技能板块中,作者谈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不希望学生只是知道如何安静地坐着,而是希望他们在没有成年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没有系统的教育,人们不会自动成长为积极、负责任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必须尽早开始。”这显然是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式教育”案例。从幼儿园时代直至高等教育,班级课堂管理始终是个大问题,老师在与不在常常差别很大。即便老师在课堂,也有部分学生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好自我约束,从而影响了其他人。所以,本书作者认为,想要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积极、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必须尽早着手进行相关教育——这和我们国家广为人知的孩子的“可塑性”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作者列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学校之外,许多学生(甚至是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了协同的约束技能。例如,我的女儿和她的朋友都遵循着这样一个约定:在用餐时不许使用移动设备。在汉堡店,他们都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放在桌子上。第一个碰自己手机的人必须为所有人买单!”这个案例,不仅对学生适用,对成年人的聚会也同样适用。

    这显然是个非常生活化,又非常具有约束培养力,可以广为推广的成功案例。试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聚会的时候,把手机静音放在桌面上,甚至连振动都不开,并且屏幕扣在桌面。此时,许多人肯定会习惯性地去摸手机。但强大的约定约束力摆在那里,对于成年人来说,那不仅是一顿餐费心疼与否的纠结,更是自控力强大与否的体现。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这种培养是必须要提倡的,付费不仅可以构成外部力量的约束,同时,若自己成了那个忍不住的人——证明自己在众人面前自控力是不足的,还涉及脸面问题——这构成了内化的约束。所以,《现象式学习》里的案例显然都是精挑细选的,是在芬兰的一线教育中广为实验后的成功案例,值得分析借鉴。

    如此看来,我们也就理解了现象式学习的思想基础——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作者强调的:“学习不只是获取内容性知识,更多是学习如何了解和探索世界,最终看到的是模式和系统,而不仅仅是现实的零散片段。”而对于里面的参与者——学生、导师、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来自不同领域的访客都是学习者和专家。他们每个人都掌握着一些关于现象的信息,以及一些需要学习的东西。人们可以在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把彼此的观点纳入考虑范围。

    百余年前,杜威与陶行知等中外教育家强调“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这种教育理念显然与现象式学习不谋而合。而如何将这样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里,这显然是个长期的工程。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芬兰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开卷有益之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一定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现象式学习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如何了解和探索世界。

    (作者系吉林省桦甸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