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企三十余年不变的教育情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在2021年宝钢教育奖揭晓前夕,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中国宝武决定向宝钢教育基金再投入5000万元!至此,宝钢教育基金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

    提到宝钢奖学金,高校师生不会感到陌生——那代表着一份金字塔尖的殊荣。宝钢教育奖始于1990年,至今已走过30余年,奖学基金由最初的200万元逐年上涨,如今已达亿元量级。然而,好事默默做了30多年,这项由大型国有企业独资设立的大型教育基金却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记者走进位于上海的宝钢教育基金会,一探究竟。

    宝钢教育奖的缘起:

    收下19元的心意,回报过亿元的基金

    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个特大型现代化建设项目。在当时国力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国家毅然决定投资300亿元,从日本等国全套引进代表当时世界钢铁工业先进水平的装备、技术和管理,建设宝钢。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之时,就是宝钢破土动工之日。

    获得宝钢教育奖对高校师生来说,是一项殊荣。说起宝钢教育基金的缘起,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1984年3月,在宝钢人奋战拼搏、迎接宝钢“85·9”投产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泰县(今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三(1)班的学生们将拾旧卖废积攒下来的19.87元邮寄给宝钢,支援宝钢建设。他们在信中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去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我们人虽小,但也要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同学们决定拾废旧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祖国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就是这19.87元,蕴含着人民支持宝钢建设的深情厚谊,成为宝钢实现钢铁强国梦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宝钢人回报社会的动力源泉。“人民建设了宝钢,宝钢要报效祖国!”原宝钢党委书记朱尔沛说。

    1990年,正当宝钢二期工程即将完成、企业整体效益日益凸显之时,宝钢把支持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特殊位置,黎明、朱尔沛等宝钢时任领导倡议,决定设立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宝钢奖学金”,初始基金为200万元。首批奖学金奖励范围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14所高等院校,用以奖励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其中一等奖奖学金为1000元,是当时国内金额最高的奖学金之一。

    当时,企业设立面向全国,跨行业、不定向的专项奖学金在国内尚属首次,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1994年,为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宝钢决定扩大设立宝钢教育基金,基金额增至3500万元,用于奖励高校优秀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由国有企业出资设立、政府支持指导、高校参与实施、以奖励英才为目标的最大规模的公益性教育基金;

    1999年,宝钢决定将基金总额增加到5000万元;

    2005年5月,民政部批准设立宝钢教育基金会。同年9月,宝钢又对教育基金增资5000万元,使基金总额达到1亿元,成为由教育部主管、宝钢独家出资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2010年,对12所高校所涉及的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来内地、台湾地区来大陆的学生专门增设了“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

    2014年11月,鉴于截至2013年末,直接用于宝钢教育奖奖金及颁奖费用8232.13万元,净资产尚有6402.50万元的情况,经报请国资委同意,时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乐江在宝钢教育基金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管宝钢面临严峻考验,但我们支持宝钢教育基金会的决心不变,并考虑分3年补充资金,为宝钢教育奖的运作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参加由教育部联合中央媒体等组织开展的一年一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出资表彰年度楷模。

    2020年,这一年也是宝钢教育奖设立30周年,494名学生获得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其中,白羽等25名学生获得特等奖;252名教师获得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其中,复旦大学张文宏等9名教师获得特等奖,9名教师获得特等奖提名奖。

    宝钢教育基金在重点奖教奖学的同时,还拓展了专项奖励与资助。例如,1994年起,在原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与合作设立“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奖(后更名为“‘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这是最早的全国性教师奖励活动,也是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的最高级别的全国性教师奖励活动,迄今已举行了8届。这项活动由每省份各推选出一名教师参加评选,获得该荣誉的教师大多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在教育战线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年来,该活动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的亲切关怀。每届评选活动均有等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李岚清曾为第一届活动题词,并于1994年、1998年两度亲切接见获奖教师代表。

    宝钢教育奖的评审学校和评审单位,从1990年的14所高校,到现在变成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75所评审学校、2家评审单位(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上海教育委员会),涉及高校120余所。

    30年来,全国共计120余所高校25322名师生获奖;30年间,宝钢教育基金在全国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树立起良好形象,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广、奖金总额多、荣誉度高、深受师生看重的全国性奖项之一。

    宝钢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清华大学老校长张孝文曾说:“宝钢教育基金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发奋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宝钢教育奖的特点:

    旗帜鲜明,标准透明,评审严明

    “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这24个字,是宝钢教育基金坚持的宗旨。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可以获得这项殊荣?宝钢教育奖个性鲜明:

    评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评选的不是锦上添花的“终身成就奖”,而是针对大学教育的特点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亟待加强的环节,在全面考核师德、教学和科研实绩的基础上,坚持“三个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倾斜、向中青年教师倾斜。

    比如,评选细则中有一个“硬杠杠”: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近3年须连续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年完成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授课64学时以上。评审着重鼓励那些在基础课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并适当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这个导向深受各高校和师生的赞赏。优秀教师奖的获得者,都是高校教师中的骨干。他们的获奖,不仅仅是由于学术水平高或从事管理工作贡献大,主要是由于他们在承担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社会活动的同时,难能可贵地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并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梳理历届获奖名单,获奖的教师遍及理、工、文、史、经、法、医、农、林、体、艺等各个学科,多数是从事基础课教学取得优异成绩又在科研、管理上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周济院士、顾秉林院士、尹伟伦院士、严纯华院士等都曾经获得宝钢教育奖。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钢琴家周广仁教授、作曲家叶小刚教授等蜚声国内外的艺术家等也曾经是宝钢教育奖获得者。近10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先后成为院士的有郑泉水、柴立元、吴建平、赵东元、康振生、李建成、刘忠范、朱美芳等。

    至于学生,奖项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并聚焦在“五种能力”养成,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大批获得宝钢奖学金的学子投身国家建设事业。如1990年首届宝钢奖学金获得者复旦大学胡劲军,现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宝钢奖学金的评委团队之权威、评审过程之严格,在学界亦有口皆碑。

    为了管好、用好基金,从最初领导运筹开始,就以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标准,组建了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名誉会长由原国家教委分管领导、上海市分管科技文教卫生的副市长以及宝钢集团董事长担任,理事长由公司党委书记担任,名誉理事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理事会顾问成员皆为我国教育界、科技界的大家,有曲钦岳、苏步青、李国豪、张光斗、罗国杰、季羡林、柯俊、钱令希、张钟俊、翁史烈、陶大镛、路甬祥、谢希德、吴祖强、杨叔子、谷超豪、厉以宁、程耿东、尹伟伦、顾明远、杨福家、钟秉林、陈骏、黄达人等专家担任顾问。

    据宝钢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回忆,特别让人感动的是,这些专家怀着积极推进教育事业、高度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热情,指导和参与理事会的工作,他们坚持宝钢教育奖评选的特色和评审质量,对每个人、每份材料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审核,为树立宝钢教育奖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的声望及其权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5月末6月初,启动年度宝钢教育奖的评审工作,由评审学校(单位)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个人申报、学校专家组评审和推荐,各奖项的候选人名单由秘书处提交评审工作委员会评审,每年11月召开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会议,经评委会议审议和表决,最终产生年度宝钢教育奖各奖项名单。

    宝钢教育基金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1999年,在宝钢教育基金设立10周年之际,教育部向宝钢赠送了贺匾,赞扬宝钢教育基金为“支教奖学榜样”。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