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习惯养成 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惯培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教育系统启动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工程,以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实施为抓手,在深入研究中全面提升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培养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减负”“提质”的双赢。

    构建内容 

    让习惯培养系统化

    小学阶段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昌邑市教育系统经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与小学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习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凝练提出了“昌邑市小学生六大基本习惯”,作为小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校本习惯培养内容体系。

    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以“昌邑市小学生六大基本习惯”为要点,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组织了专项问卷调查和习惯培养项目征集活动,遴选了适合各学段的习惯培养内容。并多次召开听证会进行论证,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课堂学习、校内行为和闲暇生活三大系列习惯培养内容体系,组织编写了适合不同年级、体现学科学习需求的《习惯与人生》校本教材,分年级段设置了学习主题,作为习惯培养的主要依据,使学校的习惯培养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课程化”。

    制定标准

    让习惯培养规范化

    为了让学校和教师更加明确习惯培养的标准,昌邑市设立了基本学习习惯培养试点学校,以校为本,一学期一个研究重点,对基本学习习惯逐项研究突破,分学段建立各项习惯的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昌邑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定期调度、指导,定期召开观摩研讨会,对成熟的经验立即以现场会的形式推介。然后,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市所有小学,共同借鉴,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是试点学校之一,学校校长郝新栋说:“本学期,学校的研究重点是‘昌邑市小学生六大基本习惯’之一——表达习惯。之前,我们总和学生说,上课要乐于表达,但是怎样才算是乐于表达、怎样才能正确地表达呢?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近期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标准,对低中高年级学生在各种情境下发言的方式、内容、体态、音量等均提出了提示性的具体要求,搭建了基本的语言支架,让学生不但乐于表达,而且善于表达,发言更加积极、精准,无效语言和行为明显减少,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落实评价

    让好习惯可量化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导向和杠杆。昌邑市教育系统将习惯培养工作开展成效纳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将习惯培养水平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将习惯发展水平纳入对每一名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很多学校还开展了学习习惯争星夺章活动,定期分类评选出习惯好的学生,进行隆重表彰奖励。

    为了实现评价的科学、精准,昌邑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指导各学校基于习惯培养的标准开发建设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评价指标,指标直接指向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可评可测。并且建立了科学、高效、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观课记录、行为观察、数据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吸纳学生、家长、教师等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同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培养工程启动两年来,昌邑市的小学教学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由单纯的抓知识转向了全方位的抓习惯、抓能力。一名老教师说:“以前课堂上要反复强调纪律、提示学习规则,心累,还浪费时间。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多了,课堂上如何倾听、如何发言、如何小组合作、课前做哪些准备等都有了一定之规,学生的学习都规范化、自动化了,教学轻松、高效了,也不用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了。”

    (郝新栋 李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