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谋发展 师范认证谱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训:严和朴实 学校鸟瞰图

    南京体育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力度,积极拓展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平台。以师范生认证为抓手,推动专业特色办学和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特色鲜明、内外联动、“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发展了实习基地、实训平台、定制培养一体的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了融合“基础素养—专业能力—执教能力—综合能力”、贯通4个学年的人才培养“学、练、赛”体系,完善了学科构建、学术研究、教学创新、质量保障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

    剖析特色体育人才需求

    探索高质量专业教学

    ——持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较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也是学校仅有的师范类本科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为切入点,提高专业内涵质量,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着力优化人才培养路径。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建设点,2015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专业,在2018年全国公办本科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排名中被评为“五星级专业”,在2019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期末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现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把脉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注重产出育人导向。结合现代化教育需求,着眼未来,以高质量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根据国家、行业和社会需求持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定位,凸显“德为先重人本、能为基强实践、融为上注创新、需为导显成效”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承“严和朴实”的校训,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高度责任感和理论实践基础、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胜任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的优秀体育教师。

    ——注重师范专业特色凝练,打造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从教信念,体现立德树人宗旨的贯彻与融入;重视能力培养,注重“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运动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与提升;力求着眼未来,提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胜任多种职业角色”的要求,体现学训融合、健康为先的发展理念,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一流专业”建设需要,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体育教师。

    创新协同培养机制

    谋划新时代办学举措

    ——坚持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学科带头人为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学术环境,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专业历来注重复合型师资团队打造,目前专业专任教师41名,其中有教授8名、副教授19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5.9%;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5%;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选4人、省“社科优青”1人。实施“名师进校工程”,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引入国际健康课程体系,聘请中小学优秀理论、技能类教师承担教师教育类及专业主干课程。内外协同、院系融合的师资队伍有力地保障了专业系统性课程教学。

    ——健全科研创新体系,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专业不断强化学科引领地位,坚持联动式发展思路,强调学科支撑专业、科研引领教学。通过谋篇布局,明确要建设一支“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梯队,打造“实力强劲、特色鲜明、全争力创”的学科建设体系,立足国际学术科研前沿、围绕现代化体育教育人才培育需求,不断加强育人文化创新,大力提升体教专业内涵建设。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本专业教材专著9部,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搭建校内外高水平实训平台,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专业坚持以重点实验平台为载体,聚焦体育教育人才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改进培育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内建成体育师资实验实训中心、多功能微格智慧教室等先进专用教学实践场地,校外优选教育实习基地,形成协同培养机制。围绕学生“基础技能+专项技能+教学技能+职业技能”的体系化能力培育,在全国率先实施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多轮培训、以测促学、学练结合,有效保障了一专多能、素养锻造的专业品质。2019年,学校被列入国家“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20所高校之一,也是江苏省仅有的入选高校;2021年,获江苏省教育部门批复成立江苏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不仅为专业影响力、美誉度的提升提供了机遇,也为专业高质量服务基础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夯实基础能力培养

    彰显鲜明特色办学品质

    ——学训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秉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建设思路,构建学科方向与专业基础相适应的“学训研用”培养体系。“学”: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建立了符合优秀中学体育师资人才成长规律的“3+X+Y”课程体系,内培外聘打造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库。“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开设校内培训认证课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实施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制度。“研”:构建激励学科和科研优势资源投入师范生培养的“教体融合”动力机制。“用”:巩固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融合教育培养体系,提升社会服务和示范辐射能力。经实践探索和逐步完善,系统优化并形成了“素养为基,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2门课程获江苏省首批一流课程认证;立项国家、省部级教改课题3项;出版省级重点教材1部;获批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

    ——以赛促建,强化学生技能水平。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秉承OBE理念,多层次塑造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长足发展,获全国跳绳团体冠军、飞镖冠军、飞盘亚军等优异成绩,并获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700余人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凸显,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实现了全国体育院校及江苏省体育专业在“创青春”赛事中零的突破。目前已形成教学训练、国际国内、校内校外“三融合”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专业通过“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教育手段,以“项目驱动”为教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竞技与教学能力,巩固实践教学成果。

    ——根植体育精神,强化人才培养效果。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厚植师德情怀、提倡德育为先。全面提升体育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力求使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全方位地提高综合能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专业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后备人才。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筑牢师范职业底线。充实思政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思政形式,邀请骆晓娟、陆春龙、赵玉超等世界冠军进校教学,学生通过服务保障击剑、网球等专业运动队走进训练场,实现教学与训练双向交流,充分发挥体育铸魂育人的作用。近年学生就业率、升学率不断攀升,2014届毕业生高腊梅、2016届毕业生薛文童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得到媒体广泛宣传,学生从教能力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聚焦质量文化建设

    推进人才培养持续改进

    师范专业认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了体育教育专业内涵深刻发展。南京体育学院积极推进师范生专业认证筹备工作,以“师范生认证”为抓手,聚焦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实施改进”的认证理念指导下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基本功能力测试、体育师范文化宣传等一系列举措;以专项课和体育社团建设等个性化形式强化学生的体育专项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办学特色和人才支撑,聚焦建立高质量体育师范文化,不断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专业认真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保持专业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宏观把控,不断细化,注重效率,扎实推进。

    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党委紧紧围绕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持续推进师范生认证工作,牢牢把握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影响广泛的体育教育专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