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情境牵引 “业财融合”培养会计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来袭,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相对单一的数据指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需要的是能够提高综合效率和绩效的管理会计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能够提供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信息,更要能够利用智能化业务流程产生的大数据提供有助于经营者决策的未来信息。因此,培养能够为管理高效运转赋能的将业务与财务有机融合的“业财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新商科的历史使命。

    面对时代召唤,嘉兴学院商学院直面现阶段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短板,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构建以数智化情境牵引培养“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业财融合好”的优秀会计人才,更为全国同类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树立了一个鲜活且极具特色的成功范例。

    溯源·淬炼·守正创新

    时间追溯到1914年,嘉兴学院前身之一——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创办伊始,即设“银行专修科”和“高级银行科”,以会计教育为主的商科教育正式起步。一路走来,会计专业始终坚持将教育与地区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同步,释放出很大的人力资源红利和创新红利,被称为中国有色行业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现如今,以会计实验室为基础的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互联网+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全国首席试点案例入选《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蓝皮书(2020)》,“专业·企业·行业:经管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数智化情境牵引下‘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互联网+”会计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点。

    近年来,随着传统标准化、流程化的会计岗位逐渐被机器人所取代,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中出现很多短板,拥有百年会计教育经验的嘉兴学院开启新时代“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以“互联网+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全国本科首席试点为契机,重新定位数智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梳理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能力框架、评价标准,重新设计“点、线、面”实践教学体系,重建以现实情境为牵引的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平台,更新以制造型企业数智化业务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库,实施“线上硬知识、线下软实力”的课程混合教学范式,开发以教师产教融合项目为依托的应用型本土教学案例。

    历经10年的探索与实践,会计学专业形成了以“业财信息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实践平台辐射”为支撑的数据穿透感悟准、业财沟通维度广、智能决策意识强的“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探索·实践·优势路径

    ——应局,直面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短板

    学院直面传统会计培养定位难以满足数智化对大数据穿透感悟能力形成的要求、传统课程(教材)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业财沟通融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传统实践(实习)教学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教学效果适时考核的要求等问题,精心梳理问题清单,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和突破口,开启“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破局:数智化情境牵引,破解难题

    学院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数智化情境牵引破解一个个难题。数智化是指大数据在云端融合,应用于生产、管理、决策、教育等,赋予经营管理与人才培养的智慧化,最终实现人机互联、万物互联。数智化要求会计人才能够依托“情景模拟、人工智能、财务共享”协同生成满足经济管理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需要的适时会计信息。

    基于数智化教学理念,确立“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破解传统会计培养定位难以满足数智化对大数据穿透感悟能力形成要求的难题。

    以“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设计为抓手,强调“知工艺、懂运营、悟数据、助决策”的能力定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教学向数智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相适应的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实现业务情境贯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企业导师实践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新定位顺应“数智经济”“财务共享”对“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专业教育与新经济业态发展的紧密对接,强调“知工艺、懂运营、悟数据、助决策”的能力定位,形成与数智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相适应的应用能力培养路径,兼收并蓄“校内+校外”数智化课程资源,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实施“互联网+”课程教学新范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与线下教学一体化、“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论与实战教学一体化、“以过程考核为导向”的过程考核与考试测评一体化,虚实结合、知行合一,促进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统一。

    导入数智化情境案例,重构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内容框架,破解传统课程(教材)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业财沟通融合能力培养要求的难题。

    重构与能力相匹配的7门核心主干课程体系,编写典型情境案例导入课程知识点并形成视频与音频,配备与情境相符的案例讨论与实验,实现企业数智化生产业务与管理业务的情境再现。立项7本省级新形态教材,开发与教材配套的知识点讨论题、测试题,学生通过数智化平台以及扫描二维码测试可以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

    创新数智化教学模式,重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平台,破解传统实践(实习)教学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难题。

    借助互联网技术,线上业务情境再现帮助学生理解财务知识;以智慧教室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案例教学与小组热点问题讨论,强化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借助于阿里云、智慧树等资源平台,实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有机融合;利用智能平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授课内容。

    依托经济管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校外实践基地,重构“点线面”情境实践体系。依托国家智能化实验室,将理论教学与“知识点单项仿真实验”“综合实验实训”相融合,在会计业务实训、财务决策、税务技能等方面实现可视化、情境化、智能化教学。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31个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持续18年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育人,实现校内校外跨时空情境体验。

    坚持培养过程与结果一致性目标,重构数智化适时评价指标体系,破解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难以满足数智化教学效果适时考核要求的问题。

    界定“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界业务掌控能力、信息挖掘整合能力”内涵,与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业财融合”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情境牵引、大数据分析,刻画学习轨迹,结合案例分析、现场答辩等,对培养效果现场分析评价,构建“业财融合”能力培养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体系闭环。

    “业财融合”培养评价新方法实现了多维度、立体化地检验数智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契合度和达成度,动态分析在校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并形成个性化分析报告,以此评价测试结果和人才培养闭环牵引会计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成果·运用·春华秋实

    随着数智化情境牵引培养“业财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喜人成效。

    近5年,财会专业学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5项。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挑战杯、财会信息化、经济管理案例、税务技能等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学生发表论文133篇。2010年以来,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毕业生达到30%以上。根据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会计学专业总体满意度多年来保持在90%左右,专业相关度连续高于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离职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专业建设方面,专业负责人2020年获得浙江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称号,8名教师获省级人才称号。2007年会计学专业获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点;2010年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启动BGA的国际化专业认证,开办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班;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硕士(MPAcc)获批;2021年,建在会计、财务两个专业上的会计财务教师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中级财务会计学”等4门课程获浙江省一流课程,“依托经管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系列课程”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互联网+’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改项目,“审计职业判断”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省级立项,“财税/审计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等7项入选2017—2022年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入选2018年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财经类优秀案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