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 培养综合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了解更多

    6月7日上午,2022年高考首门科目语文开考。今年,教育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

    试题有哪些共同特征和亮点?体现了怎样的教改方向?记者采访了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对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评析。

    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发青年奋进潜力,加强教考衔接,有效服务“双减”,切实引导教学。

    文化自信彰显磅礴之力

    诗歌、《论语》、长征……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元素是一大亮点。

    “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优势,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告诉记者,试题设问既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又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比如,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杨义的《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在与西方叙事的对比中探讨中国传统叙事中流动视角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叙事文学的当代价值。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选择有关博物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新闻报道,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浏览新高考I卷,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虹深深感受到“立德树人”导向。“试题选取古代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国古典诗论、中国古代做人原则、围棋等素材以及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王虹说。

    北京市教委专家表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北京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素材既有介绍古籍价值的文字,也有介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古籍保护的材料,学生在阅读中能从人文、科技方面认识古籍的价值以及古籍保护的方式,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报国壮志谱写青春之歌

    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关注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鼓励青年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勇于创新,是今年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新高考II卷语言文字运用I选取“天宫课堂”为素材,彰显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卓越成就,青少年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从两次奥运的比赛成绩到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认为,试题展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引导青年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也是今年语文命题的一大特色。

    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了袁隆平科技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和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方法进行总结的《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其中,第5题选项的设置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不盲目迷信学术成说、勇于质疑、锐意创新的优秀品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说。

    在全国乙卷中,文学类文本选取的是萧红的作品《“九一八”致弟弟书》。“文章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考生深刻领悟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规律。”安徽省合肥六中教师彭胜文说。

    “双减”味浓夯实教育之基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专家们一致认为,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

    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从4个方面详细解读。

    一是深化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新高考I卷写作试题借围棋中的3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

    二是依标考查,引导教学应教尽教。新高考I卷、II卷分别为使用不同版本课标的省份专门命制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形成4个不同版本的试卷。难度设置符合课标要求的学业质量水平描述。在材料选取时,现代文材料的选择注重题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古代诗文材料的选择注重符合浅易的标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是关联教材,提升课堂质量效率。例如,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和新高考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

    四是创新形式,减少学生“机械刷题”。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材料文体和组合形式更加多样,试题考点更加灵活,试题设问更加开放。“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引导学生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的压力和负担。”教育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说。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