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行业协会+” 服务中小微企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9%。促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职业院校与中小微企业深度合作,不仅是“活力温台”职教高地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贸”)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微企业中的强大引导力和协调力,构建了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了地处浙闽等民营经济大省及各中小城市的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缺乏区域大型企业支持的难题,有效实现了校行企三方共赢。

    组织共构,构筑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平台

    浙工贸与温州市总商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牵头发起成立温州市网络经济促进会、温州市物流商会等6个行业协会,并通过兼任副会长、选派教师担任副秘书长等形式参与协会实际运作。通过行业协会遴选优质会员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研究院等集技术服务、人才对接、实习实训、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例如,浙工贸国际商贸学院与物流龙头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温州市物流商会,吸纳中小微物流会员企业400多家,专业主任担任常务副会长、副秘书长等职务。在此基础上,联合温州市运管部门、温州市物流商会三方共建温州现代物流学院(现代物流发展研究院),采用理事会形式运作,承担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咨询、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等职能,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同时转承公共政策资源,服务广大中小微物流企业,从而切实调动企业积极性,构筑了坚实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标准共研,研制紧密对接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

    联合行业协会遴选企业专家组建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教学标准。一是专业(群)教学标准,精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重构课程体系;二是企业师资遴选标准,选拔德技双馨的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习导师,组建结构化高水平教科研创新团队;三是教学资源建设标准,通过汇聚、甄选、萃取、加工等系统方法,将企业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等转化为教学资源,校企“双元”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是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学习成效、技能提升、劳动品质、协作精神、创新素养等有机融入评价体系。借鉴OBE结果导向教育理念,实行“工单制”“模块化”评价方式改革,推进教学评价系统化、真实化、过程化、多元化、数据化。

    资源共享,创新以行业协会为轴心的协同育人模式 

    联合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实施方案。针对单一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条件有限、岗位及导师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求等现状,浙工贸以行业协会作为“调度中心”,构建了“多对多”的网状教学组织模式。打造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动态汇集多家中小微企业的碎片化岗位需求;结合专业(群)各阶段教学任务安排,对各企业发布的岗位、项目、师资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统筹调配和规范安排。组建形成多个混编式企业班和现代学徒制班,通过轮企轮岗联动方式实施模块化协作式教学。在满足企业“一职多岗”和“分布式”用人需求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任务适配度、情境契合度和岗位对口率。

    利益共赢,建立健全校行企多元协同治理长效机制

    建立多维联动、互利共赢的校行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协会、学校和多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协同平台,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共同参与治理。经政府部门授权、学校支持,赋予行业协会考核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绩效的职能,采取正负面清单和积分制,将企业岗位推荐、岗前培训、多岗轮换、师傅带教、教学评价、毕业留用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各类评优评先及财政补助政策挂钩。强化德技并修,成立校行企联合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校行企合作各项业务,并重点承担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建立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岗、双薪、双师”制度及“教学与生产联动”的个人考核体系,形成激励专业教师投入生产、激励企业员工投入育人的长效机制。

    “行业协会+”模式经实践检验,成效显著。

    一是增强了适应性。以行业协会为枢纽,基于校企双方需求协同打造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产教融合平台。在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下,平台运行管理分工明确,成为学生实训“自留地”、教师创新“试验田”、师生创业“孵化器”、企业技术“蓄水池”、教学资源“加工厂”,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二是扩大了服务面。浙工贸受益专业毕业生90%服务于中小微民营企业,近5年共为企业输出1.5万余名人才,其中担任高管/联合创始人的超过30%,成为支撑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团队共承接政府部门、企业委托课题60余项;校企共同研发并获得知识产权授权220多项,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120多项;累计开展行业技术技能培训10万余人次,有力助推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了竞争力。产教融合平台持续升级,相继获批数字经济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等多个“国字号”基地;依托基地培育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一批高水平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8年在浙江省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中位居全省前列,且各项就业创业质量指标均大幅高于全省均值。

    四是形成了新范式。“行业协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在浙江的实践创新,是针对民营经济发达、主要经济体为中小微企业这一典型区域经济特征的适应性变革,也是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成果的又一体现。

    (汪焰 施星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