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黑土育栋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门 1985年,东北林学院正式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 刘达先生 二○一九年,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举办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 2012年,我国林业行业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揭牌。 1958年,学校开始建设帽儿山、凉水实验林场。 2009年,学校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原校长杨传平(左三)代表学校接受了牌匾。 2021年,学校成立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世界上首次成功“驯化”暴马丁香桑黄菌的“木耳专家”、东北林业大学邹莉教授及团队,为泰来县量身定制了木耳新品种“黑厚圆”和“黑元帅”,让泰来县的村民乐开了花。

    2022年,正是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东林”)建校70周年。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东北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和林学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从只有两个系、百余名师生白手起家到20万余名毕业生绿满天涯,走过70年光阴的东北林业大学始终背倚莽莽林海、扎根悠悠黑土,以其生生不息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拼搏努力,携绿色发展同行,与生态文明共彰,为祖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东林力量。

    筚路蓝缕 砥砺七秩

    东北林业大学地处林业大省黑龙江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前身东北林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首批高等院校之一,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进程同步,与祖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血脉相连,在70年的岁月中谱写出一曲雄壮激昂的奋进之歌。

    源出两脉,聚沙成塔。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国家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了东北林学院。为了国家的林业高等教育事业,一支百余人的师生队伍惜别江浙水乡、西子湖畔,义无反顾地与黑土地上的师生会聚。从此,在哈尔滨这片沃土上,一座源远流长而又革故鼎新的学府巍然伫立,一群学高身正而又志向高远的学者耕耘探索,开启了新中国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建校伊始,创业维艰。“一穷二白”是学校成立之初的真实写照,可是艰难困苦永远吓不倒坚强无畏的东林人。首任院长,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刘达胸有丘壑、高瞻远瞩,带领东林人以“拓荒牛”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使命感,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学习外国先进办学模式、引进优秀师资、进行教学改革、建设基础设施、选定实验林场、培养急需人才……东林的前辈建设大楼、培育大师,奠定了今日东北林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艰辛砥砺,苦难辉煌。学校在曲折中前进,在坎坷中探索。1968年12月到1973年6月,学校迁往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林区,教师也分散到各个农场参加劳动。曲折的办学历程,磨砺了东林人不畏艰险的勇气、坚毅执着的精神和探索学术的毅力。在此期间,“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法——全距法”“杨树单倍体花粉植株的诱导和培育”等一批后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并取得了成果。

    开创新篇,成就卓著。改革开放后,国家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历史性转折。学校融入改革大潮,各项发展驶入快车道。1985年,经国家批准,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开启了学校建设的新篇章;2000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归属国家教育部门直属管理;2005年,学校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0年,学校实现了部局、部省重点共建;2011年,经过不懈努力,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双一流”。

    林苑韶华,撷英播芳。1952年成立之初,学校只有2个系、4个专业。如今,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8个本科专业、1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类别。已有20万余名东林毕业生工作于五湖四海,绿满天涯,绿叶成荫。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立校之本、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以服务社会为办校之基、以传承创新为优校之略、以特色办学为兴校之源,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奏出了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

党建引领 凝聚力量

    几经磨砺,一往无前。走过70年的光阴,学校愈发明确:党是全校师生的主心骨,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定盘星”。正是有了党的领导,学校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凝聚起东林人奋进的磅礴之力。

    同心协力,共建校园。建校初期,南方教师从人间天堂的美丽杭州到塞外风寒的冰城哈尔滨,没有教学楼,没有宿舍,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他们以“听党召唤、服从大局”的“北迁精神”热情建设学校。东林人组成工程队,自己动手,在杂草丛生、荒芜贫瘠的土地上,建成了清幽秀丽的校园。“北迁精神”奠定了东林气质,融入了东林血脉,让一代代东林人始终秉承“听党召唤、服从大局”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倾心尽力、任劳任怨。

    前瞻布局,本固枝荣。1958年,学校党委布局建设帽儿山、凉水实验林场。当时两座林场都是荒山野岭,东林人发挥“不畏艰苦、扎根奉献”的“人拉犁”精神,10人拉犁、1人扶犁,播下粮菜种子,为林场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如今,两座实验林场已经成为学生实习、实践的“自然大课堂”。帽儿山实验林场是国家森林公园,是拱卫哈尔滨的生态屏障。凉水实验林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6400公顷的原始红松林是我国仅存的两片原始红松林之一,其科研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弥足珍贵。校园面积3.3万公顷的东北林业大学不仅是教育高地和科研阵地,还是生态效益的根据地与社会效益的聚集地。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1995年,国家启动“211工程”建设,学校党委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提出自筹经费进行“211工程”建设。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自筹经费的开阔思路;没有行动的魄力,就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苦寒梅香。这一决策奠定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学校教职工以“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自筹经费建设‘211’精神”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节衣缩食、干劲十足、无怨无悔,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05年9月8日,经国家批准,东北林业大学正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规划。消息传来,举校振奋,这既是全校师生10年奋斗的结果,更是学校党委举旗定向核心作用的生动体现。

    强基务实,众志成城。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秉承“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的内涵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宣传统战离退休工作、锲而不舍开展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学校政清人和,全校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共进,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助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厚德载物,源远流长。70年岁月沉淀下的东林精神已融进东林人的血脉,成为东林人一生的滋养。林的生态,坚定东林人艰苦创业的信心;林的情怀,涵养东林人奉献担当的精神;林的品格,塑造东林人坚毅忠诚的特点;林的智慧,擦亮东林人拼搏创新的底色。东林人践行并追求着“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无论是治学还是修身,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在7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东林人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扎根边疆,投身教育事业,以精神聚力发展,以拼搏创造辉煌。

立德树人 担当使命

    在林海办学的东北林业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70年来,学校培养出20万余名优秀学子,他们扎根林业、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征集“下水作文”     下一篇:扎根黑土育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