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念 四向融合 四项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质量是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保障。近年来,商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团队在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陕西高校支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等研究课题的资助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围绕“学生中心”理念,锚定“一个理念”,通过“四向融合+四项行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金课”,对提高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特长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一个理念”,对标“两性一度”建设创新创业“金课”

    “金课”要具备“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高阶性”,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要求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挑战度”,要求课程有一定难度,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课下准备提出较高要求。学生是课堂主体,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学校坚持“学生中心”,把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科学量表,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开展测评,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环节的体验反馈,根据结果及时修正课程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效果调查量表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经过多轮实践中的修正,有效地测评创新创业课程,并可以拓展为其他课程质量的测量工具。

“四向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转化

    课程设置实现“双创”内容与学科知识体系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程调整为“学校通识+学院专业”的方式开设,设置校院两级大纲,第一、三、五学期由创新创业学院开设,第二、四、六学期由各二级学院开设。学校通识课内容侧重创新与创业精神、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新企业的创建等内容,院级授课内容包括学科竞赛讲解、创业计划书撰写等内容,根据专业特色开展教学活动,不同年级差异化、渐进式设置教学。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内容方面,增设面向地方产业的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将更多的实验实践放到企业、社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

    技能培训实现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培育融合

    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体系。优化教学计划,变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推行“1+X”职业技能证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支持学生考取教师、护士、建造师、营养师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中实现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培育相融合。

    师资建设实现教师成长与学生能力培养融合

    遴选一批校内校外创新创业经验丰富、成果卓越的教师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库,成立教学检查组,对创业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常态化的教学检查与意见反馈,有效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这门涉及学生面广、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方式多样的课程的教学过程规范性管理。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校内外培训、企业实践体验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创新创业理念更新深度融入教师成长,为建设创新创业“金课”、提升学生能力奠定基础。

    协同育人实现教育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融合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标行业标准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依托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同时,结合学科特点与地方企业对接,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在企业与社会的实训中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行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四项行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成效

    “课程设置建设”调动师生主动参与,保障教学过程“有底气”

    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学分认定、师资培养等方面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措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龙头,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用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实践教学,激发师生实践教学转化主动性。学校学生获得“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6项、银奖22项、铜奖21项(其中2021年获金奖3项、银奖13项、铜奖2项),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根植地方行动”带动校企校地联动,保障教学项目“接地气”

    学校坚持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鼓励、组织、引导教学科研人才根植地方,紧抓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依托政(企)单位建成校级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或产教融合学院,打造形成特色品牌的优质根植地方服务团队,带动师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社会技能培训和产教融合活动,培育“互联网+”项目、大创项目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植地方、服务地方,扎实推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促进专业与地方产业联动,保证教学内容“靶向性”

    基于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的紧密关系作用,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前瞻性地瞄准新兴产业。用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链,专创结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瞄准地方产业急需,保证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人才强校战略”带动校内外师资联动,保证教学师资“宽口径”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师资力量,保证实践教学师资的多元化。探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项目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前期研究基础上,将下一步研究目标锁定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动态多维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辅相成,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金课”与“金师”。

    “一个理念 四向融合 四项行动”为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金课”提供了机制与路径参考。在研究团队对学生的多次调研中,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议里“更多实例”“更多技能”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创新创业教育“金课”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后续将在“动力转换”“模式创新”和“资源协同”方面重点推进。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导向教育和创新创业职业教育,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同质化的普适教育转向差异化的特色教育

    (王怡 郭萌 董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