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七秩铸师魂 扬帆起航新征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2年是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精神,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深耕教师教育,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转办南昌师范专科学校(筹建南昌师范学院),是江西省早期创办的4所普通高等学校之一;1958年,升格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早期创办的8所本科高校之一;1981年,全国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会议在学校召开,会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颁布,对全国教育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3年,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2019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入选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学前教育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音乐学、英语三个专业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其中音乐学专业是江西省高校首次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 桃李芬芳满园春

    70年来,学校锚定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目标,始终将师范专业建设放在心坎上、写在规划上、扛在肩膀上、落实在育人实践上,把做优做强教师教育作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赓续师范传统、弘扬师范精神、厚植师范情怀、凸显师范品格、打造师范文化、涵育师范气质,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样本。

    砥砺奋进 追求卓越 跨越发展创新高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生,现有12个二级学院28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生占比超过60%。建校以来,累计培养本科、专科学生14.8万余人,与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再上新台阶。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还有一大批国贴省贴专家、“百千万”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井冈学者、金牌教授等,涌现出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大先生”和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学校还积极选树“青蓝学者”“青蓝名师”“青蓝之师”,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等100余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擦亮了教师教育的鲜亮底色。

    学校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国科普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科普基地校,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在党建思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党的建设成就斐然。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江西省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基地,在全省高校“红色走读”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荣获“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全省高校青年学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征组歌》歌唱大赛一等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打造以“五青”思政工作体系为统领、以“青风学堂”为纽带的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先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故事会16场,原创红色故事1100余个,创演的《十七棵信念树》《红霞满天》等系列红色主题情景剧、话剧深受好评,深入全省各地开展故事讲演、志愿讲解500余场,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走入全省200余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并在全省大中小学建立30余支“青风学堂”分队,线上线下受众累计上亿人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制定“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文旅融合类、信息技术类、生化与食育类学科专业群。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金课”。学校申报的江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部成功立项,出版《南昌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案例选编》,受到广泛好评。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课程育人共享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54门,摄影本科专业位居全国摄影专业前列。通过扎实开展“教学月”活动、教学沙龙、“青蓝名师”专题讲座、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队伍建设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搭建教师教学竞赛平台,组织教师参加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人才培养欣欣向荣。学校聚焦学生成人成才,各项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绿色会展创新创意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2800余项,其中全国奖项800余项(一等奖180项)、省部级奖项2000余项。“一线生鸡 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亮相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高度评价,并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科学研究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聚焦高质量成果产出,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平台为依托、项目为抓手,以“挂帅出征”“领单建设”“订单培育”“挂单推进”“名家引领”等方式培育孵化高质量科研成果。近年来,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近40项,获批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重点课题,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0项,连续19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师培训优势日益凸显。依托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等中心和平台,实施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21个省份,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建校以来,集中培训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幼骨干教师14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中小学校(园)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有校友800余人。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研究,连续7年编撰《教育蓝皮书: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社会服务有口皆碑。学校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设校地合作办公室、教育合作项目办公室,坚持主动服务和靠前服务相结合,加强产教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智库”“人才高地”“科研重地”“知识天地”效能。食育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承接全省56个县(市、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等方面的第三方评估,编撰《学校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指南》《食育概论》,录制的“食育微课程”登上全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学校与《中国食品安全报》共建食育基地,共同发起成立江西省食育学会,与江西省食育学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制定《江西省食育普及三年行动计划》,与江西省营养学会共建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省市场监管部门合作开展食育标准化建设。在“学习强国”平台、《江西日报》等媒体刊发食育相关理论文章。

    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坚持以优秀文化涵育时代新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高等教育、艺术修养、师德师风等主题,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家举办54期“青蓝讲坛”,线上线下覆盖受众5万余人次。结合江西本土文化资源,出版《江右书院行》系列书籍5部,为传播书院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力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院“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推介,外国语学院“英语说魅力中国”、音乐舞蹈学院“民间音乐舞蹈进课堂”和“风从赣鄱来”艺术实践、美术学院新农村建设彩绘墙和“好家风”宣讲、体育学院舞龙舞狮队赴海外交流等均成效显著。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学校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开设汉语强化培训班,获批江西省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积极探索与国(境)外高校及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宽中外交流渠道。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凝心聚力向未来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的新征程,扎根基础教育,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努力打造“金色”教师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