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发力 落实“双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绿草如茵,干净整洁,活力四射。课堂上交流展示精彩灵动,操场上加油喝彩声此起彼伏,乐器室里琴声宛转悠扬……这一幕幕,都发生在湖南省宁乡市东部的一所农村中学——宁乡市第十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宁乡十一中”)里,是学校在“双减”中“蝶变”、向美而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乡十一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突破,2018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宁乡市“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优秀班子”等多项重大荣誉,作为宁乡市直高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宁乡十一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精心打造教育特色,助力学校品质提升,在优化课堂实效、加强作业管理、开展课后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精益求精

    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

    为构建教研教改的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宁乡十一中大力推出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即集中听课评课工程、做题工程、师徒结对青蓝工程。

    从2017年开始,学校提出“教研教改求得突破,艺体科技再创新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并成立了以校长肖永端为首的教学领导小组,明晰了工作职责。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各教研组组内师徒已经组成课改联合体,确立了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文科组和理科组分别把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的第七、八节课作为教学研讨课,一堂教研课下来,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学习的各科教师,各教研组教师围坐在一起集体评课,各抒己见、相互探讨;研究高考、做高考题、钻研教材、钻研教法的学习和教研之风在各教研组逐渐形成。

    近年来,学校各教研组每年撰写教学论文均超过20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47篇,每年推出教研课100多堂,每名教师年均听课学习31.5节。

    精雕细琢

    实施学生拔高工程

    为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校教师备课授课尽量放低起点,通过面批面改作业“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针对少数学生产生的厌学情绪,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困难、学习心态等进行详尽了解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和鼓励,让一扇扇紧闭的心灵之窗豁然打开,刻苦学习之风重现校园。

    精诚合作

    全面提升学生艺体素质

    近年来,学校响亮地提出“三个三分之一”的构想,即文化、艺术、体育各实现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一。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建起条件较好的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乒乓球室、体操室,添置了所需的体育训练器材。2017年,学校申请“宁乡市美术特色学校”成功;2022年,学校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修建了体育馆。在校园内,美术社校园写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合唱团、吉他俱乐部等艺术团体让校园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精耕细作

    涵养学生美丽心灵

    为确保德育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学校以教室、寝室、课堂等为切入口,精细抓牢每一处德育阵地。

    走进宁乡十一中的班级教室,写满学生心愿的心愿树、严肃慷慨的班级宣言、助益管理的班务栏,每个班级特色各异。班训、班歌、班旗的创作和设计,引起学生的极大热情。“雅称寝室”各美其美,成为展示学生精神面貌的窗口和舞台。

    精心探索

    培育学生科技素质

    为了提升学生科技兴趣,实现学生科技素质提升,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关注学校科技教育的开展,形成以校长室为主负责,各条线、各组室协调配合,科技组具体操作的组织体系。

    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学校深入开展科技活动,确定每年5月第二周为“科技活动周”,每年12月举办一次科技知识主题黑板报宣传,同时开发科技创新校本教材用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从2012年开始,学校连续4年获得宁乡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2017—2018年获宁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5年来,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5项,其中授权13项;500多名学生先后获得省市级以上创新成果奖。学校先后被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湖南省创造学会等评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第四批长沙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

    (宋秀媛 段施诺 郑景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