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目标导向 提升学科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通过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小学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聚焦学生主体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展开要以人为本,以推动学生的进步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对标跟岗学习名校的经验做法,转变教师的学习目标观念。理清思路,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精准教学设计。

    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在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中,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和教材内容呈现的意图,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相统一,重点凸显学生在目标中的主体地位。在骨干教师的领航课中进行探索改进,在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验证改进,总结出了教师自己叙写学习目标的方法,即通过行为动词和行为条件达成学习内容的行为程度。进而在其他科目中进行推广。目前,45岁以下的教师都能叙写出比较清晰的学习目标。

    聚焦课堂教学

    清晰描述评价任务

    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会”为第一标准,基于学习目标,及时开展课堂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实现“从教走向学”。那么,怎样来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任务描述是否清晰、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否明确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用转化的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观课教师采用“课堂观察”的反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重点关注达成率不高的活动。从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这两个方面来定位课堂观察的方向,从倾听情况、互动情况、自主学习情况、目标达成结果来观察学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环节、评价任务的呈现方式、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指导、达到的教学效果来观察教师。

    在议课环节,观课教师对课堂观察记录的关键活动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学生的外在表象,揭示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任务要求和评价语言的相关性。其次是通过分析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呈现、学习活动要求、语言行为、活动困难等现象,探究教师的活动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课堂观察反证法为“评价任务描述不清晰,表现性评价标准模糊”的问题提供了具体可视的改进依据。

    聚焦问题导向

    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随着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的深入推进,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学习活动的一致性理念逐步形成。如何证明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落地?通过“深度学习”培训,教师习得了深度学习的观课技能,收集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反馈信息。观课时坐在学生身边,通过一张带着时间轴的观察量表,观察记录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记录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参与了什么、完成了什么。每名观课教师都能通过一张表、一名或者一组学生、一组关键事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

    如在英语公开课《Sam Likes T-shirt》中,观课教师观察到,某学生上课后举了两次手、参与了一次活动,积极地参与了课堂。但是在从8点35分到8点50分的课文表演、句型练习两个活动中,这名学生一直未发言。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就没有在这名学生身上落实。为解决这类问题,学校借鉴崔成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将“目标转化成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转换成问题,问题转换成活动”,从而使教学评一致性得到有效落实。

    聚焦大单元教学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以素养导向落实大单元教学,将碎片化知识聚合成系统性学习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结构化。积极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实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质量标准和学习目标是大和小的关系,教师通过分解学段目标,尝试把素养目标精细分解,为落实素养目标奠定理念和技术的基础。

    以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案例,5名语文教师组成研究团队,进行单元课时设计和授课。单元和课时目标分别是低阶目标(主要是双基目标)与高阶目标(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也是素养目标),大单元和课时的目标、任务、活动是层层分解的关系,针对目标和任务对大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这样,学科素养在大任务的引领下,在不同课时中以不同的活动形式和不同的程度落地落实。

    (赵玲君 张小滨 喻桃 仲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