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并举 立体育人 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于2002年正式招收本科生,是西南地区较早获准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表演专业建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基于VR技术的剧场舞台演艺空间认知与体验虚拟仿真项目”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专业拥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优越的软硬件条件,已成为川内高校中专业特色显著的戏剧与影视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始终走在省内前列。

    依托成都理工大学专业影视配音棚、黑匣子剧场、融媒体广播站等场地设施,以及包括专家教授和技术后期专业教师在内的教学团队,表演专业核心课程台词课程稳步发展,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

    以“声”为媒

    弘扬优秀文化,细化课堂教学

    在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从人物身上获得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在故事里仰视先贤们的伟大壮举,通过为角色增添创作想象,在经典故事里完成文化的熏陶与传承。课程以声音为媒介,以课程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有效实现新时代艺术语言课程的现实教育意义。学生在创作中拉近与角色的距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传统台词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源于舞台表演,属于戏剧表演的一部分。教学团队在教学中专门提取出台词内容,力求依靠有声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台词训练,对学生的发声基本功、语言处理和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广播剧创作等部分,做到闻“言”可入景、闻“声”即见人;让观众既当“观”众又当“听”众,实现学生台词课程的精进化延展教学。

    以“艺”赋能

    推动学生作业作品化、课程成果公益化

    教学团队在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作业作品化,既帮助学生把作业“推出去”,又通过学科类竞赛,让学生主动找问题、自主学习、主观进步,继而推动课程作业精品化、作品化。

    依托台词课程,学生原创的课程作品《铁肩担道义》《二十岁的抉择》等作品参加2021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节,获得三等奖、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2022年,4部学生优秀课程作品获四川省推荐进入决赛。这些课堂作业的成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与专业热情。

    利用课程优势资源,课程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课程作品的产出目标上也要实现艺术服务大众、服务人民的目标。教师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创作观,立志服务社会大众。学生在课程创作中形成专业创作团队,不仅完成学习任务,还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团队,成立“我是你的眼”志愿队,以课程为依托,实现课程成果公益化产出,服务视障人群。志愿团队充分发挥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优势,从视障人群的文化需求出发,按需定制相关音频类作品,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团队还利用寒暑假深入各地特殊学校开展活动,获得好评。2022年“我是你的眼”志愿队“助残助听”广播剧助力视障人群公益项目代表学校成功入围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

    多维并举、立体育人

    探索“产、学、研”融合“三位一体”育人方向

    台词课程产出了多部优秀作品,先后在“蜀风专栏”“锦官驿站”“四川正道文化”,以及今日头条、快手、抖音及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推送。学生课程投稿作品《错付的希望》,通过有声语言演绎了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在“携手同心反邪教·法治护航筑平安”2022年反邪教优秀原创作品征集评选系列活动中荣获四川省一等奖。

    课程作品创作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根据社会反馈,检验育人实效。课程原创广播剧打造成都理工大学专属文化IP,以老一辈地质专家常隆庆为原型进行创作,推出四集长篇广播剧作品《地质百年——常隆庆》。作品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首播,在成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喜马拉雅、蜻蜓FM进行了展播和宣传,成为地质、环工等专业的新生教育学习资源及课程思政学习素材,有效助推了学校人才培养。

    2022年6月,依托台词课程教学成果,台词课程团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门产学研项目“广播剧师资人才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依托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发挥理工科背景综合类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文理交互的兼容性,打造更加精细化、精品化的台词课程,以声传媒、以艺赋能,专注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努力让台词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后延展和人才输出实现跨越式发展。(赵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