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应是养成性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赵秀红)11月27日上午,在“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发表主旨演讲时说,科学教育不是简单的“科学+教育”,也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是一门简单的综合性课程。科学教育本身是一种养成性教育

    “起源于西方的科学教育原本试图构建科学、技术、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传播科学知识、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理解科学精神。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武向平立足时代科技前沿,分享了亲身参加的丰富生动的科学教育故事,由此解析了科学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科学教育本身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例如,我们让学生学数学,并不一定是让他将来成为数学家;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并不一定是培养这个学生未来去当作家。同理,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养成像科学家一样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进而成长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成功是不可复制的,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武向平说,即使今天把爱因斯坦复活,请到校园里讲一次报告,学生们听后也不会再成为爱因斯坦;同样,听了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演讲,学生们也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我们树立榜样并不是让孩子们重复别人的道路,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应该让孩子们在新的和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和成长,不要迷信榜样的力量”。

    武向平院士表示,实施科学教育之路漫长,我国正在推动建立校内和校外(如政府、家庭、科研场馆等)结合,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覆盖,具备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在10—20年内,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再经过15年时间,他们其中的少部分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科技精英,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