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新场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了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对高校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新场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开展网络空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拓展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载体功能,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提高网络空间思政育人的时效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打造高素质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加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阵地建设、丰富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内容、创新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形式、健全网络空间思政育人监督反馈机制5个方面的举措,取得了推动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新场域的阶段性成果,积极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打造高素质网络思政工作队伍,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育人环境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娴熟的设备操作能力、新颖的理念意识和敏锐的反应能力等。高校在开展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工作时,应着重培养网络思政队伍各方面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打造高素质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学部从网络媒体操作技能、网络素养培训等几方面着手。

    首先,结合网络媒体工作需求,明晰应聘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考核工作人员的网络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网络媒介素养和政治素养。其次,学部结合网络思政工作实际要求,调整队伍培训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媒体平台运行、教育资源整合等。培训形式包括科研活动、网络思政教学技术培训讲座等。在实际操作层面,学部在新媒体队伍组建、纳新时,加强新成员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平台运营技巧、网络新闻采编和文稿撰写注意事项,为新媒体成员提供更多同优秀教师、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机会。例如,定期召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相关人员,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均出席备课会,充分发挥学部全国重点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和A+学科优势,以思政课一体化教师教学研修基地为平台,推动教师的集体培训和交流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教师网络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储备更新,也更利于教学成果的交流和相互借鉴。最后,学部在组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时,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强化网络育人成效。学部注重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学术团队建设水平,促进中青年学术领军人物成长,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学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鼓励教师团队打造有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用于指导网络育人实践。如学部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考核机制,在理论实践层面全面提高网络育人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的网络育人空间。学部注重培养教师的担当精神、创新意识和底线思维,思政教育被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

    加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阵地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思政育人成效

    网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主动占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积极探索和构建网络空间思政育人阵地,加强正面宣传引领,结合网络思政育人规律,发挥网络媒体技术的优势,共享思政教育内容资源,促进师生间资源共享、资讯传递,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是高校切实提高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学部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各类网络交流载体,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招聘、文化活动、学术科研等各方面需求,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其一,学部微信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关注人数达千余人,公众号设立乐学、乐行、乐活三大模块,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公众号共发布300余篇原创稿件,平均每篇阅读量达500余次,深受学生好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其二,学院网站建设与时俱进,经过多次改版,设置学部新闻、通知公告、学术动态、成果快递、学生天地、学部视界6个模块,将线下活动及成果转化成线上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传播和宣传,发挥了榜样示范引领的思政育人效果。

    其三,学部学生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知识,通过QQ、微信等互联网载体与教师充分沟通交流。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学生可以无障碍与教师沟通,进行学习和交流,更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观教育

    丰富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内容,协调统筹网络思政育人资源

    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内容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育人内容,形式也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下课堂、班会、团日活动等,而是围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新闻等学生关心关注的学习内容开展讨论分享,与此同时,举办线上学术讲座、慕课、微课等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打破传统枯燥的教育模式,为开展教育教学和实践教育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确保思政教育工作更好、更深入地开展。学部在课程育人内容与实践育人内容两个重点领域结合网络空间思政育人进行了创新。

    积极探索网络空间中的课程育人创新。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思政教学资源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育人目标,实现相应教学资源的创新整合,进一步发挥思政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中的育人作用。学部积极推动课程创新,其中,“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程教学改革实践。本课程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的现实特点及教学需求,以及社会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的学情特点,突出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价值关怀,基于“知识—能力—研究—价值”四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情境、整合教学方法、探索“价值体认”教学过程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学生普遍反映,“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采取了线下教学与慕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他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社会工作。

    深入探索网络空间中的实践育人创新。学部推出《抗疫第一线 青马先锋志愿者风采》系列推文,以及“东师青春战‘疫’微课堂”系列微课。《抗疫第一线 青马先锋志愿者风采》共计推出10期,通过分享疫情防控期间青马先锋志愿者们为集体服务的故事,展现了学部志愿者们甘于奉献、服务他人的志愿精神。抗疫系列推文的推送,有力地宣传了志愿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正能量精神,帮助师生坚定抗疫信心。“东师青春战‘疫’微课堂”共推出4期,学部教师分别从疫情防控中青年学生的尊重与包容、科学与理性、责任与担当以及感恩与奉献四个维度进行讲授,引导大学生上好思政大课,自觉担负时代责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创新网络空间思政育人形式,积极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

    网络育人形式要以学生易于接受、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为前提,创新育人形式与学生喜好的契合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吸收、内化网络思政内容的动力。高校要紧跟时事热点,充分结合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网络宣讲、线上文化活动、线上党日活动等形式丰富的网络育人活动。

    线上宣讲,凝聚奋进力量。2022年3月,学部硕博宣讲团联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团、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宣讲团、南开大学学生宣讲团、西南大学学生宣讲团、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宣讲团开展“同心战‘疫’,吉林加油”全国高校联合抗疫微宣讲,坚定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线上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2022年4月,学部举办“携手传快乐,同心战疫情”主题云直播晚会,向一线抗疫工作中的教师和志愿者学生致敬,同时与学生分享、传递快乐与温暖。学部300余名师生参加了云直播晚会。晚会展示了东师学子的当代青年风貌,更展现了他们身上的伟大抗疫精神。2022年5月25日,在“5·25”全国心理健康日之际,学部开展了以“‘悦’自我,‘悦’读书,‘悦’青春”为主题的心理文化节线上系列活动,鼓励大家更多地关心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活动通过云上生日会、“悦”读书分享会、“悦”青春分享会、“珍爱生命”主题科普分享会四个板块,鼓励学生以更加平和、自信、阳光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2022年8月,学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迎新特辑》。推文介绍了报到流程、校园各类公共场所分布、必需品准备、到校路线、进校须知等新生报到的重要信息,提高了校园服务质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2022年9月10日教师节,学部开展“中秋感恩师,明月寄思念”网络寄语分享活动,加强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线上党日活动,坚定政治站位。在2022年7月1日建军节,为了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受红色情怀,弘扬红色精神,感应时代脉搏,提高基层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学部2021级研究生党支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第三党支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守望初心”喜迎“七一”之党支部联合共建活动。本次活动在线上进行,两校学生党员共计200余人在线参加。活动进一步激励青年党员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担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贡献汗水与智慧。

    健全网络空间思政育人监督反馈机制,切实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