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小学德育工作研讨会上,有班主任总结说——好班级是“熏”出来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崔斌斌) “教育是‘熏’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暑假将至,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赵涛的这句话让在座的许多班主任陷入沉思。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7月9日下午,北京市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爱铸魂 智树人——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小学德育工作研讨”现场会在三义里小学举行。

    如何“熏”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三义里小学多位班主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担任过20多年班主任的成凯如今是三义里小学的德育主任,同时承担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她对“问题学生”绝对有妙招。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研究室主任马金鹤评价道:“成老师总能从‘问题学生’的身上发现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小王是成凯班里的一个学生,天天和人打架,有时上课也会惹事。“小李还不如我呢!”当着成凯的面,小王这样为自己开脱。“那不如你俩比一比?敢不敢”“敢”……就这样,班里几个爱“惹是生非”的学生参与到“一周不打架”的约定中。前两周,小王没能完全遵守,第三周他终于成功了,小王获得了成凯准备的梦寐以求的奖品。

    “教育一直在路上。”成凯一直这样认为,“尽管班主任的有些做法未必有效,有些做法只有短期效果,但是我们依然要不断摸索和改进。”

    五年级班主任侯坤和六年级班主任刘彬则将班级管理的重心放到了培养班干部上。

    侯坤将自己培养班干部的过程分为“了解观察,定向培养—岗位责任,初步体验—人人换岗,个个全能—干部轮岗,并驾齐驱—岗位更新,竞聘换岗—潮流名称,保留热情”等几个阶段。入学前,侯坤就设计问卷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管理经验”。每个学期,她都会根据岗位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四年级学生进入轮岗疲惫期,侯坤将指定岗位轮岗调整为竞聘换岗,让学生对岗位有更明确的责任感和新鲜感。五年级时,她召开班会课和学生一起给本年度岗位取了新名称,如纠纷调解员、游戏开发专员、班级医生等,让学生更有工作热情。

    自认为是“懒”教师的刘彬透露了自己如今几乎不用管理班级的秘诀。“我培养班干部的程序是,二年级接手后初步建立意识,三年级进行具体管理方法的培训,四年级初步形成学生自己的管理模式,五年级学生开始非常自信地进行自主管理,到六年级班级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

    “她们的做法其实不是让学生单纯干活,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原校长张景浩评价。

    从教5年的班主任管志平以前对工作多少有些抱怨,但生完孩子拥有教师和母亲双重角色后,她对家长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二年级班主任张洁发现学生对绘本很感兴趣,于是通过阅读推动班级管理。她用积印章换小礼物的方式推动阅读和评价,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家校共读,还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的舞台。

    活动尾声,专家还为此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表现优秀的几位班主任颁发了荣誉证书。

    “教育无非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张景浩总结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