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睿见如何让师德教育扎实有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8-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德教育需要进行体系化教育,需要体现中国特色,需要有国际视野。文本照抄不可取,原文照搬行不通,完全拿来主义往往水土不服。

    当下我们十分重视师德教育,形式多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让师德教育做得更加扎实,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需要进行体系化教育。师德教育的体系化有利于该项工作扎实、可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从根本上解决师德存在的问题。从内容上看,教育者应当对教师履行的教育义务、教育思想以及所体现的教育伦理精神有所掌握和了解,这些内容不是零碎的、局部的、抽象的,而是系统的、体系化的、具体的。尤其需要在界定和把握师德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区分和比较师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等,以便深入学习和实践创新,避免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从方法、途径上看,师德教育可以通过职前体系化的课程教育。如师范生开设教育伦理课、教师职业道德课等;可以通过职后培训,对教师进行在职学习,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让师德精神贯穿到教师教育实践中。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远程培训、现场指导;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第三方对师德教育现状、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制度上看,师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一两项活动或者举行一两个讲座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对师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以及评价等进行系列设计,促进师德教育层层落实,环环对接,确保师德教育做实、做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以防师德教育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从对象上看,师德教育固然是对从教者而言,但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师德素养仅仅针对从教者或师范生是不够的,仅仅局限于体制内的师者也是不全面的。与教育相关的管理者、非师范专业学生、非体制内教育机构,甚至家长等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影响教育。事关千秋大业的教育政策和措施、教育内容和活动、教育过程和环境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教育,影响人才培养。因此,师德教育旨在使教育实践更加符合伦理要求,更加符合规律,更加符合目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考虑、系统实施、长期进行。

    需要体现中国特色。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学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阐释新时代师德理论,加强师德教育,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二是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师德教育。要梳理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师德教育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新时代师德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现代性特点。三是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开展师德教育。如讲好身边的师德典型故事;打造新时代师德文化;塑造师德人格,使师德教育符合社情、校情,以传承师德,弘扬师魂,使师德教育体现区域性、个性化特点。

    需要有国际化视野。毋庸置疑,全球化时代,教育需要坚持开放性、国际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样,师德教育也只有在国际化比较中才能有所批判和借鉴,也只有在开放的视野中学习吸收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比较中学习。要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所掌握;对世界文化的脉络、教育发展史有所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借鉴吸收,取其所长,补其所短。

    在批判中吸收。中华文化自古就有自新自立自强的传统。自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完善;自立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自强就是扎根本土,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促进文化繁荣。有了“三自”基础,我们更能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师德教育要不断自新自立自强,在更大范围内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借鉴学习、批判吸收,让实践检验师德教育的成效。

    在借鉴中本土化。师德教育国际化离不开适当借鉴。如翻译相关著作,出版相关书籍,从文本上进行原汁原味的消化,以防在二手、三手资料中片面接受、断章取义。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演进实现话语转换。师德教育要注意学术文本向教材文本转化,教材文本向教学实践转化,教学实践向立德树人转化。文本照抄不可取,原文照搬行不通,完全拿来主义往往水土不服。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新时代师德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