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钟的等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年级(4)班的数学课《条形统计图》,我做学情观察员,这一组有4个孩子,我重点观察的对象是一个叫迎新的女孩。想到要观察她,是因为在课前几分钟,在这个孩子的脸上一直没有看到表情,但那对黑白分明的眼睛又不断吸引我。这样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会怎样学习呢?

    课前5分钟,老师提了两个问题,你认识这些天气图标吗?在这张表中你能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吗?其他的小组两人一组在交流,迎新没有表情,只是看着黑板小脑袋一下一下地点着,也没有与伙伴交流。我心里很着急,这孩子怎么不在学习状态?她在想什么?

    5分钟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用合适的方法表示出图中每一种天气有多少吗?先自己独立完成,再与你的小伙伴交流,最后每组要选出一份能代表小组同学意见的作业。独立学习的时间到了,迎新的眼睛回到了学案上。小手不停地点数着每一种天气,但始终没有动笔。一分钟过去了,旁边的男生数完和迎新说:“晴天我数了13个。”迎新说:“不对,是9个。”男生说:“就是13个。”迎新说:“不是13个。”男生看了看,又开始自己数,迎新的目光也回到了自己的学案上,开始一个一个反复数,看得出她对自己的答案并不自信。

    两分钟过去了,男生对迎新说:“晴天是9个。”这时,我感觉到迎新悄悄松了一口气,又将每种天气数了一遍,才慢慢动笔写。上课10分钟后,4个小伙伴开始交流,其他3个人都在说自己的方法,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数不漏数,但迎新不说话。这时,其他两个男生看到对面女孩在图上做了标记,也开始在自己的学案上做标记,而迎新还是没有动作。小伙伴就又给迎新讲了一遍自己的想法:“我先在晴天上写字母A,一数有几个A,就知道晴天有几天,在雨天上写B……这样就不会有遗漏,而且比较好数。”这时,迎新看了看小伙伴的作业,又看了看自己的作业,拿出笔用三角表示晴天,用圆表示雨天……又一个一个用手指数了一遍,最后还与自己的答案核对了一下,没有错。

    这时,4个人好像陷入了僵局,其他3个人讨论起来:“像你这样画上符号,结果还是数出来的”“这样数不容易遗漏”“但这还是数出来的”“那你有什么方法呢”?其他3个小伙伴不断争执着,迎新没有说话,小手不断在天气图上点着点着。上课时间过了16分钟,迎新忽然开始动笔,先写下晴天两个字,然后在晴天上画圆,一个圆、两个圆、三个圆,一直画了9个圆,对面的女生一直在观察迎新的动作,看到迎新这样做时,好像猛然间明白了迎新要做什么,拿出尺子说:“这样画图不规范,我们用尺子画。”迎新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看了看女孩的画法,点了点头,也拿出尺子开始画。

    上课22分钟时,一幅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做完了,小组推选作品时,两个男生一致推选女生的作品,女孩说:“这是迎新先画出来的。”但迎新摇着小脑袋,怎么都不上去。一个小男生说:“那好吧,我去。”

    我实在忍不住了,悄悄问迎新:“你为什么不上去呢”“我不会说”“那你可以让大家看,不说呀”。迎新不说话了,摇了摇头,带着淡淡的笑意看其他各组同学的展示。

    从上课的5分钟到迎新完成条形统计图一共过去了17分钟,表面上没有交流,不在学习状态,但分析学生的每一次动作,原来学生的学习一直没有间断,一点一点向着学习目标前进。17分钟的时间,学生从自己与自己对话,到倾听伙伴的对话,再回到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次自主学习,从模糊到清晰、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究过程。17分钟,老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安心地学习。

    (作者单位系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