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影响”的哲学意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即影响”着眼于对教育的整体思考与设计,以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客观反映教育整体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存在,从一个独特视角去寻找探索和实践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的规律性。

    运用“教育即影响”这一理念,我们可以整体认识、了解、思考、把握、研究并解决教育内部的矛盾,科学地处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社会等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目中有人,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比如,教育活动中的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技术与媒介的影响,学习与思考、实践、探究、创造的影响,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的影响;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影响,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等,不一而足,都会对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种种影响。在对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哲学思考的同时,我们应充分运用教育哲学,通过审问与慎思、实践与探索、批判与提炼,对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如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课程论、功能论、教学论等进行哲学概括,形成能够对生命成长产生“影响”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中,丰富我们的认识,改进我们的行为,以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均可以归结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是由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所决定的。不管教育内容多么纷繁复杂,它对人的发展所应发挥的作用、意义与价值以及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始终是教育的追求,这就是主要矛盾,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就离开了教育的本意。教育的影响只有作用于“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方可奠定生命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坚实基础。当然,就某个生命群体乃至个体来说,他们所遇到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所区别的,这不仅与生命所存在和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与其所受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关,甚至与某一群人或某个人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交往的圈子是什么样的,往往就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或许就是“影响”所能释放出的能量。我们只有抓住了生命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弄明白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才能找准教育的着力点,聚焦教育中的真问题精准发力。

    我们还要看到,生命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虽然对立统一地存在于一个整体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我们抓住主要矛盾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但在现实中未必如此。试想,如果只有统一,没有对立;只有集中,没有分离;只有同一,没有差异;只有整体,没有个别,其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教育的趋同化。成长中的学生成了大工业化时代生产流水线上的同一批号的终端产品,无法突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特点。所以,我们应更加关注全面的教育、全程的教育、全员的教育、全域的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即影响”还是系统思想和教育哲学的折射。教育现实中,最容易出现的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非好即坏”的“两极思维”,最容易出现的是“一窝蜂”、水与火的势不两立。其实,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功能,而忽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不能为了强调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巨大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我期许、同伴互助;不能为了重视知识学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而忽视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能为了突出学校和课堂的静态化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实践探究对知情意行的巨大作用。“教育即影响”所要表达的是:学校、教师作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主导”,但不能“主宰”;学生在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学习、生活、实践所接受的影响是“主动”,但不可“盲动”。只有不走极端,不走偏锋,不偏不倚,才能和谐共生,才能发挥教育影响的多边效应。

    实践证明,只有对涉及生命“影响”诸要素的全面而综合的认识,才有可能确保教育的本位和本务,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懂得交流、喜欢钻研、善于合作、能够创造、追求品位中实实在在地获得发展。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花儿的开放需要时间,生命的成长需要等待,心灵的培育需要过程。一切“影响”都是渐进性的,而不是突变性的,“影响”的渗透和融入应当是一种自觉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行为,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影响”的预期目标。

    教育哲学就是一种教育立场。我们要追溯一切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站在思想高位和广阔视野,正视、认识、分析、研究、解决和创生教育问题,进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思维及其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FJJKXB18-443)的阶段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