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什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停课不停学”,其核心仍然是“学”,“学什么”是基础,“怎样学”是关键。当我们研究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应该选择哪款APP或学习平台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让学习能够发生,如何让育人更有效。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播放冷冰冰的学习视频,以“学习”的名义发送测试题,更不能简单机械地布置作业或任务。

    我觉得,“宅”在家中的学生当前需要的应该是家国情怀和生命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让他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是谁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进行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谁在几亿人居家隔离的时候保障着我们的基本生活;其次,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延期开学?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什么?何以出现举国抗击疫情的局面?

    优秀的教师在疫情刚刚开始时就已经调整了寒假学习计划,着手指导学生研究“蝙蝠的故事”“N95口罩”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并让学生通过制作绘本、录制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知道病毒从哪里来?怎样传播?应该怎样预防?这是生命教育,也是安全防护教育

    可我觉得还不够,还要继续指导学生思考:蝙蝠的病毒是怎样传到人体的?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他们就会发现:原来野生动物保护的任务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乐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由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发生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不是天天观看微课、做题才是学习;不是教科书、测试题才是资源。我们还要回归“课程的本质”去思考什么是课程资源,身边有哪些课程资源?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神速建成,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坚定决心,无不展现着祖国的伟大力量;医护人员、警察、军人无畏无惧、逆向而行,彰显着他们的责任担当,这些都是当前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变为优秀的课程考验着教师的课程意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家这么久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流不停?为什么几亿人在家隔离还能够自由生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疫情面前干什么?聚焦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搜集和梳理材料,讲出来,唱出来,画出来,写出来,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人,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神和灵魂。

    (作者单位系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