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停研”的新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许多地方的教研部门和学校积极行动,号召广大教师“停课不停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平时的网络教研不同,此时的“不停研”要与“线上教学”相对应,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那么,教师“不停研”究竟要研究什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这些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灾难”当课程开发

    “灾难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此次疫情对人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灾难”,孩子应该在这次疫情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收获更大的成长。我认为,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以“灾难”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此为“机”,在学生中开展“生命、生活、生存”教育,给学生上最好的“人生大课”。教师要寻找身边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平民英雄的动人故事,给学生带去更多的正能量;也要将那些在防疫中玩忽职守而导致工作重大失误的人写进教材,给人们带来更多警醒;那些不懂得敬畏生命、没有规则意识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了痛苦和不安,教师要学会将“事故”变成“故事”,给学生以更多启示。当突发的“灾难”来临时,我们如何保护自我,更好地呵护别人;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敬畏大自然中的生命。教师不仅是“灾难”课程的开发者,更是实施者,要加强对这类课程的研究,从而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

    “疫情”与学科融合

    突发的疫情是学生成长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教师要学会将其作为重要的素材融入学科教学中——这应该作为“停课不停研”的抓手。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思考疫情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教育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疫情,尝试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的疫情;数学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绘制疫情数据统计图,尝试进行预测;科学教师可以开发拓展类课程,让学生科学认识病毒;体育健康教师可以创编室内运动操,介绍卫生保健类知识,指导孩子进行自我防护;音乐教师可以创编讴歌白衣天使的儿童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受教育……同时,每一位教师还要精心备好学生返校后开学的“第一课”,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让疫情自然渗透其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科魅力又能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此,师生迟到的见面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引领”需要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是一种很好的研修方式,它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让更多教师同步交流。当下,网络上有许多专家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录像,学校可以根据需求给教师提供培训菜单,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让网络研修具有引领的价值,让教师“学有所得”。相关团队还可以围绕一些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带领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大讨论;利用空中课堂让教师进行网络评课交流,真实碰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教师反而能畅所欲言,大家一起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研讨,这样的研修就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成长”要自我培训

    任何一位名师都不是通过外在培训打造出来的,而是在自我研修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需要有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我认为,网络研修只是辅助的教研方式。“停课不停研”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主研修。首先,教师要读书,利用漫长假期“以读攻毒”;其次,教师要思考,教师不能成为一名“书痴”,而要有独立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识,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再次,教师要实践,教师的生命成长在课堂,这段时间可以借助录音或录像设备,将自己的课完整地录下来,在“听自己的课”中研究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最后,教师要写作,可以将这段时间作为“学术长假”,利用闲暇时间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与更多同行在线分享研究成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还不能开展大规模的线下教研活动,如何创新教研模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期盼,有更多的教研活动能够聚焦这场疫情,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资源,服务于更多师生的成长,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系特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