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在闲散时光里播下成长的种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场意外的疫情,强制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教师来说,是不是在家“赋闲”已久?这些时日里,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在某个时刻,你是不是会想起这其实就是你曾经希望的生活——不用早起,不用上班,天天宅在家里。甚至,你是不是还会想自己曾经对这样的生活许诺过什么?

    比如——

    把落下的备课赶上,再提前备好一个月的课,再也不做那个备课落在后边的人。

    把那些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读完,  把那些想写却没有时间写的故事和经验写出来。

    把阳台上那些几乎被忘掉了的花草做一次精心的修剪,然后泡上一壶茶开始各种各样的忙碌……

    而现在,当一大把时间攥在我们手里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呢?睡觉,无节制、无头无尾的一大觉;刷手机、玩电脑,漫无目的地点击没有营养的文字和视频;发呆、发愣,脑子越来越混沌,越来越空虚;白天和黑夜颠倒了个儿,在白天的时间做着夜晚的梦……

    偶尔,会对自己的生活不太满意,也试图做过逃离的努力和挣扎。可是,无聊的魅力太大,我们已经失去了打发掉它的能力。  以至于我们连逃离空虚的愿望和想法也快没有了。

    很显然,我们缺少应对闲散时光的经验,更没有相匹配的能力。那么,面对悠闲与绵延的时光,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成长主题。造成空虚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心中无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支撑全程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要为长期闲暇定下一个比较恰当的成长主题。毫无疑问,这个主题的基调应该是需要与喜欢——做你需要的事情,实现你喜欢的心愿。比如:一本书的写作计划,或者一个系列的写作规划;几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分配,或者是一个学期单元练习题的设计;一个课题研究项目的开展,或者一个科研主题的深入。有了这样的生活主题,我们就可以开始规划具体的日程。

    一份细致而周全的可行计划。在主题链条的指导下,真正可以触摸的是那种小而具体的一日计划。比如,几点起床,几点休息;这一天要读哪本书,大概读到哪一章节;这一天要写几篇文章,大概写到多少字为止……越具体,可供操作的系数越大,精力和注意力被调动的可能性越强。当然,这份计划所列的事项要以上面的主题链条为主,在主链条之外再安排可以丰富生活的其他要素。这些要素的搭配很重要,必须做到统筹兼顾——要有脑力活也要有体力活,要有安静的事也要有热闹的事。如此,才可以让生活起起伏伏、跌宕有趣,而不是波澜不惊的死水一潭。

    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支撑力量。其实,计划也好,规划也罢,都是极其容易做出来的东西。问题在于怎样把计划坚持落实下去?抵抗惰性,对抗慵懒,凭一己之力往往很难实现。即使有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天两天可以,十天半个月恐怕难坚持。所以,我建议教师可以主动建构一种督促自己的力量,比如在某个层面的公开承诺,比如三五个好友相约而行……方法不一而足,重在有效可行。

    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让时光荒芜,更舍不得虚度生命。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而已。若想让闲散的时光充满生机与活力,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清理掉影响成长的因素,远离一切可以“躺”的地方,远离一切可以让自己停下来的诱惑;二是在闲散的时光里种下成长的种子,比如成长的主题、可行的计划以及每一种支持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