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游戏活动是身体幸福所不能缺少的。——斯宾塞(2)人们通过游戏把感性欲望和理性欲望协调起来。——席勒(3)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话题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游戏活动是身体幸福所不能缺少的。          ——斯宾塞
(2)人们通过游戏把感性欲望和理性欲望协调起来。 ——席勒
(3)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
——马克·吐温
(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读了上面的名言警句,能触发你哪些感想?请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思路设计一: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孩提时代,捉迷藏、丢手帕、猜灯谜、抓小鸡,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得到了快乐,增长了智力。长大后,打牌、下棋、滑冰、玩电脑,在这些游戏中娱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游戏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由此,我们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一段玩游戏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模仿电脑游戏,编写一个故事, 如《反恐精英》、《生化危机》等,不过,要紧扣话题,想象丰富。
思路设计二:游戏,散发着自由和人性,能排遣胸中的郁闷,医治心灵的疾病,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快适。但是,如果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也会玩物丧志,颓废人的精神。所以说,游戏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剂,还是精神的麻醉剂。由此,可以以《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游戏的利弊,甚至还可以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后主阿斗,他从小只知道斗鸡、玩蛐蛐,不理朝政,以致于将父辈留下的基业付诸东流。
思路设计三:游戏,即游玩嬉戏。如果表现在处世态度上,就会光阴虚度,碌碌无为,顽世不恭,刁滑奸诈。可以围绕“人生不是一场游戏”、“切勿游戏人生”这个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或小说。或者劝谏人们珍惜光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票,应该有所作为。或者对那些玩弄爱情游戏的行为进行讽刺鞭挞。还可以虚构一篇小说,对某某局长故意耍弄权术,玩政治游戏的做法进行抨击。
思路设计四:游戏,既指正式的体育比赛,也指非正式的竞技项目,如WTO、亚太经合组织、国际间区域联盟等。这些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因为利益驱动而违背了做人的准则,违犯国际公约或市场经济中的法律法规。当然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比如造假贩假、市场欺诈、足坛上的黑哨事件、拳王争霸赛变成了表演赛等。
思路设计五:有人把战争比作游戏,赢得的是贪婪和强权,输掉的是和平与安宁。从古至今许多强权者因为野心的膨胀,而穷兵黩武,肆意杀戮,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针对这方面,可以联想到荒漠古道,刀光剑影,饭殍遍野的场景,还可以联想到贝尔格莱德大桥边的花环,巴格达夜空的冲天炮火,阿富汗的残壁断垣。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也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因此,可以用《战争,NO》为标题写一篇散文或议论文,来发表见解,抒发感情,呼唤和平,停止战争。
除了以上几种思路,还可以以《趣谈游戏的功能》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比如写游戏可以止痛,用化学元素打扑克等,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游戏活动是身体幸福所不能缺少的..”主要考查你对  话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话题作文

考点名称:话题作文

  • 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特点:

    1、相关性

    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2、形象性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话题”式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的空间,也可以任意展开联想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应用写作》(月刊)2001年第6期)

    3、审题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所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确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其次要审内涵,搞清话题的引申义.最后要审提示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与命题作文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⑤话题作文范围广,十分好写。⑥命题束缚性较强,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 注意事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到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 五个技巧

    一、要全面

    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后的1至3点和第5点,而第4点则是一个善意的提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材料表述有时会表明题型如“以‘我说90后’为话题”,有时则比较模糊,需要借助有关信息参比才能半端出题型,如辽宁卷材料表述的第一节“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它意味着以“明星代言”为话题写文章。

    二、要深入

    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还以“我说90后”为例,其中“90后”应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时代、社会等。“我”意味着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表述,是写个人的认识,但不是写自己,并且第一人称还可以用“我们”来表述。“说”导向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是要求作者发表对“90后”群体的感受、看法和评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