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放”作为一种生存状-语文

题文

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
  “放”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彷徨之后的执著,是沮丧之后的释然,是抱憾之后的平和,是化繁为简之后的睿智……
  请以“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记叙类]
  放
  小小的我们在小小的县城里有大大的梦想,丑丑的我们有好好的成绩。——题记
  
  阿生是我们“恐龙班”的霸王龙。记得来这个班级前,我绝对地自卑,主要原因是我的脸太黑,眼睛虽大却没有神,直白地说吧,我长得很丑。但是进入这个班级后,我找到了自信,因为阿生比我更黑,身材也胖,唯一比我靓的是他那小而有神的眼睛。为了摆脱自卑感,全体恐龙努力奋斗,每人都练就了一手自己的绝活儿,而阿生更是龙中之龙,特长特多,一段时间,他的成绩直线下降,但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前一阵子,大家都十分惶恐,因为省里的综合素质评价督查组就要来了。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材料,其中有一个大家最讨厌的事就是假造获奖证书。虽说大家都有特长,但平时从未有人想过去争这个东西,但现在为了获得那三个“A”,大家只有去造假。而在这个节骨眼上,阿生却摆出了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想必他一定准备好了,但他那高傲的态度使我们大家都受不了,他这也有点儿太那个了。
  不幸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省督查组在抽签时一下子就抽到了我们班。但这也没关系,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完全可以应付。督查组看了十几个同学的材料后,进来一个中年人,虽然衣着朴素,但其他西装革履的人都对他很尊敬。他翻了几本材料后,眉头一下子拧了起来,但他似乎还不甘心,于是又随手点了一个学号——是阿生,阿生走了过去,递上材料袋,他那瘪瘪的袋子在一堆鼓鼓的袋子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惹眼,大家暗自发笑:“都这时候了,你还充什么硬挣汉子,你不想考大学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那个中年人的眉头竟慢慢地舒展开来。
  中年人在和他进行短暂的对话后,走上了讲台:“我知道你们许多人都在造假,我也知道你们是迫不得已,但是,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只有在人生的关键渡口还能放得下欲念、拿得住准绳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好好地做事,做成事,做成大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只有阿生同学有资格获得‘A’,希望你们好好向他学习。”
  那个中年人走后,大家一下子将阿生围了起来,再看他的材料袋,里面只有几张必须上缴的表格。
 点评:这是一幕青青校园的轻喜剧,带着点儿橄榄般的青涩,让人回味绵长。它的情节张力源自文章的蓄势:阿生是霸王龙,特长最多,遗憾最大,想必造假的欲望最强,此为“一蓄”;阿生架势最冷,态度最傲,想必假造得最充分,此为“二蓄”;中年人眉头拧得最紧,心情最差,想必阿生“牺牲”得最壮烈,此为“三蓄”。有此反向的“三蓄”,阿生的“一空”(材料袋)、中年人的“一舒”(眉头)、“一赞”方迸发出强大的震撼力,也将全文的主旨推向一个峭拔的高度。
  
  [议论类]
  放
  前些日子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放下》的文章,顿有所悟。文章讲的是《聊斋志异》里小谢的故事。小谢为了好友秋容能报杀身灭家之仇而甘愿放弃自己投胎转世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她将与自己深爱的陶公子阴阳相隔,人鬼殊途。在爱情与友情之中,小谢最终放弃了前者。而正因为小谢的这一“放”,也让秋容最终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放下后的释然让秋容拥抱着阳光一脸清明地飘然而去,也让小谢与陶公子这段人鬼之恋天长地久……
  读着这凄美的故事,我感慨良多。心轻者上天堂,但有多少人肯放下呢?功名利禄、荣辱浮沉、爱恨情仇……现在,人有着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不下,于是,走得沉重,活得疲惫。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去学会“放”呢?放下世俗的偏见,放下心中的烦恼,你就会发现放下之后是多么的释然。放是一种生存之态,是一种人性之美。你不放下身上沉重的背包,又怎能体会到林阴道上的鸟语花香;你不放下心中缠人的包袱,又怎能体会到大千世界的万千美好。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路上遇见弘一法师,他向弘一法师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而弘一法师却对他说:“拎起我身旁的水桶和我说话。”年轻人困惑不解,但还是这样做了。继而他向弘一大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十分钟过后,年轻人因坚持不住而放下了水桶:“您为什么要我拎着这么大一个水桶跟您说话呢?”大师不语,只是让他继续拎起水桶。五分钟过后,年轻人终于不堪重负扔下水桶,埋怨起来。弘一大师说:“你不愿意拎着一个大水桶和我说话,那你为什么要背着那么多的烦恼和我说话呢?”年轻人恍然大悟。从此放下烦恼,笑对人生。
  禅宗说:如何向上,只有放下。人生的旅途艰难莫测,既短暂又匆忙,背着包袱怎么能欣赏到路途上的美景?又怎么能实现那灵魂深处的渴望?放下包袱,你才能脚步轻盈,攀登敏捷;放下牵挂,你才能心悦神怡,游目骋怀;放下诱惑,你才能心无旁骛,迅达目标……
  有一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其实,“放”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清点,就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点评:本文的亮色显现于“选例”和“论述”。“选例”突出了“显现”。小谢和秋容一例“放”下的是爱情,是仇恨;年轻人和弘一法师一例“放”下的是水桶,是烦恼。而这两例能做到如此之“显”,正是源于作者缘旨(“放”)剪辑的功力。“论述”突出了“因果”。引论——小谢因为放下了爱情,所以最终获得了爱情;本论——年轻人因为放下了烦恼,所以最终能笑对人生;结论——人生因为放下了包袱,所以最终能享受生活。显现的选例、因果的论述,使文章厚实而严谨,入目而入心。

“放”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文题,紫陌红尘,物欲横流,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权,有人求偶……直求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既然,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何不学一点儿“放”的智慧。苏东坡黄州放怀,顿矗文学高峰;袁隆平“头衔瘦身”,再创亩产新高;张瑞敏举贤用才,终至人尽其力,海尔日盛。人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心境,这就是“放下”;要想有所得,就得有所舍,这也是“放下”。一个“放”字,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明晰,浮躁的心境回归淡然。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称道,放得下则更令人赞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主要考查你对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考点名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 命题作文概说:

    1、命题作文类型:
    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

    2、全命题作文特点:
    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
    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命题作文类型:

    (一)全命题作文
    ①直接式命题
    ②含蓄式命题
    ③设想式命题
    ④观点型命题
    散文型命题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
    ①命前半题
    ②命后半题
    ③命首尾题

  • 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
    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补题遵循原则:
    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命题内容范围:

    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
    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②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文章的写作表意重心,确定写作方向。
    ③审清提示语提示语对题目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补充介绍,或作扩展延伸,具有方向性与暗示性,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打开思路,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

  •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快速补题技巧补题时,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形式主要有:“半命题+要求”式、“导语+半命题+要求”式。审清导语主要是激发情思,界定选材范围。审清半命题,主要是注意半命题结构形式以及限制语,从而分析重点词语,明确题目限制的写作范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切不可文不切题。
    ①具体事物补题法
    ②特定情景补题法
    ③修辞手法补题法
    ④特殊符号补题法

    补题遵循原则:

    1、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素材比较多的。
    2、贴切性原则:指标题范围尽量缩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将大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