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当我们改变不了“山”,改变不了环境,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一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曾有一个人,以笔当武器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而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如太极一般柔中带刚;曾有一个人,他放弃可苟且偷安的生活,毅然投身随时有着生命危险的革命事业,率领中国人民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前者与后者在同一个时代,那是中国沦落的时代。在列强侵略的铁蹄践踏下的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仍然很弱,仍在外来侵略者以及军阀的压迫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前者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才是最可怕的,他看到的只是民不聊生的惨状,当他看到人们在病痛的折磨下而含恨离世,他突然想到如果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治病人,也许人民的生活会好起来。于是他不辞辛苦飘洋来到异国学习医术。他很努力,只希望早日学成,回国去抢救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但在一次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之后,他改变了他的认识。他不再热衷于学医,而是拿起锋利的毛笔与侵略者做抗挣。那一天他路过街边的电影院,瞥见了银幕上中国人目睹自己的同胞受到侵略者迫害而毫无反应地令人吃惊的一幕,此时此刻他如醍醐灌顶一般猛地清醒过来了,原来仅仅医治好人们的肉体是不够的,因为无法医治好他们麻木的灵魂,即使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永远只是任人使唤,任人践踏的奴隶。要想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祖国摆脱列强地控制,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民觉醒!他弃医从文,先改变了自己,然后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
后者同样生活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目睹民生疾苦,便发誓要改变中国现状,尽管父亲封建,甚至不让他读书,接受文化的熏陶。但他叛逆,偏偏要上激进的学堂,他从老师那知道了到中国民不聊生的根源,愈来愈按柰不住自己那颗已经被改变的想法塞满的心。但他又异常冷静,他知道以个人之力要谈改变,无异于飞蛾扑火,想要中国彻底摆脱列强的统治,军阀的压迫,就必须结交天下的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共同推翻旧制度,改变旧中国。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那几年,师生之间的志同道合,大大的鼓舞了他。在后来他投身革命后还总结分析出了前辈想要改革为何却屡屡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于是他发出了”枪杆子底下出政权“的历史性的呼声,从次中国无产阶级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后来打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这两位爱国人士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也永载史册。他们想改变国家,改变世界,就先从改变自身做起。自己拥有了目标,有了抱负,才能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有时的成功并不是来源于不变的固执,而是改变,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变通。


一、题意理解
(一)概念理解
(1)山: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自己: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
(2)大师: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
(3)大师做法的理解: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
(二)立意
1.符合题意
(1)主张“改变自己”,写足“改变”“自己”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自己的什么、为什么要改变自己、怎样改变自己
(2)张将“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写足“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两个要素
2.基本符合题意
(1)泛泛谈“改变”
(2)简单提一下“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然后全力写坚强、乐观、战胜挫折等其他话题。
3.偏离题意
(1)完全脱离“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论题
(2)对“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理解完全失误
(二)文体选择
题目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自选”,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应用文外包装文体等。只要达到了相关文体的要求即可。对于文体四不像者,从严扣分。
议论文重点看观点是否鲜明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准确丰富,论证分析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有力度等。
记叙文重点关注中心是否准确鲜明,情节是否富有变化,描写是否生动,语言是否有优美等。
其他文体也是从内容、形式、语言、创新等方面去评价。
(三)其他
1.字数不足800字者,每不足50字扣1分。
2.错字第一个不扣分,第二个起每错1字扣1分,最高扣4分。
3.缺标题扣2分,标题有错字扣1分。
4.不足600字者,最高35分;不足400字者,最高20分;不足200字者,最高10分。
5.卷面十分混乱、乱涂乱改者,扣2分。
6.文体不清者,最高40分。
二、相关素材
相关链接一
前言
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对人、对事充满了牢骚,抱怨社会、抱怨环境。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社会不公。殊不知,这种消沉的态度,并不能使事情得到改观、并不能使环境得到改变。其实,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改变出路。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的潜能上。
  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魔鬼固然诡诈多端,天使也渺茫难测。人就是矛盾的复合体,世间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于人本身。一个人想要真正做到改变自己,着实不易。
精彩书摘
第一章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1.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命运
  细节解读
  有人说命运是不可以改变的,命中注定的事是永远无法变更的。有时,别人会安慰你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经历许多的坎坷、磨难、挫折等,我们是无法去改变的。”难道是真的吗,命运真的无法改变?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也常会听到的这样一句话:“你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里,只要能够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命运。”
  成长风铃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自我,那么命运也会随之改变。下面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叫做塞尔玛的新婚妻子随丈夫驻扎在靠近沙漠的一个陆军基地里。他们找到了一间靠近印第安人村落的小木屋,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白天气温闷热难耐,连阴凉一点的地方都有400°c;风又总是一年到头呼呼地吹个不停,把尘土吹得到处都是。
  丈夫每天要奉命外出演习,每天只剩下塞尔玛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这让她感觉非常的无聊。其实,塞尔玛也很想外出去走走,可是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印第安和土耳其人,他们不会说英语,而塞尔玛也根本不懂他们的语言,彼此没法沟通。因此,她写信给她的父母,说想要回家。
  没想到苦苦盼到父母的回信中既没有安慰的话,也没有催促塞尔玛回家的意思,一张薄薄的信纸上只有短短几行字:“有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刚开始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塞尔玛感到很生气,后来她反复看、反复琢
磨,终于悟到了父母想要对自己说的话:自己忧愁、抱怨等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总是习惯低头向下看,于是看到的只是地上的泥土。而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泥土,还有满天的繁星,为什么不抬起头来,享受那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塞尔玛把父母的来信看了很多遍,感到非常的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塞尔玛开始改变自己了。她走出了户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如何纺织和制陶。刚开始时他们彼此还有点生疏,但是当他们了解到塞尔玛真的是对这些感兴趣时,他们也与她真诚相待,并且把舍不得卖给游客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于是,才过了几天,塞尔玛就充分地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非常的充实、快乐。
  不仅如此,塞尔玛还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及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她开始研究起沙漠和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边研究还一边做笔记,仙人掌的千姿百态令她陷入深深地沉醉其中;她也醉心于欣赏沙漠中的日出日落以及海市蜃楼的幻影,体味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快乐。很快地,沙漠也从荒凉之地,摇身一变成为她眼里一处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非常快乐。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塞尔玛不但成为了一名沙漠专家,她还根据自己这段真实的心路历程写了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由塞尔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她自己不改变,那么谁也帮不了她,要想改变命运,只有先改变自己。
  改变对策
  改变自己说到底就是自己要战胜自己,而能否战胜自己,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你就能控制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说和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2. 改变世界从自己开始
  细节解读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着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不协调的一面,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总是想着要去改变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使之与自己步调一致,而不是想着从自己着手,改变自己。须不知,要改变世界还得从自己开始。
  成长风铃
  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的确,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不明智的人。
  “我要离婚!”一个中年男人对民政官员说。
  “为什么?”官员开始了例行问话。
  “我和妻子性格不一样,我急,她慢。我让她改,她却置之不理;我喜欢吃辣的,她却喜欢吃甜食,我让她改变口味,她反对……”
  “我要辞职!”一名员工对老板说。
  “为什么?”老板问。
  “和我同一个宿舍的员工大多来自湖北,晚上他们都喜欢听黄梅戏,可我喜欢看功夫片,我让他们改,他们集体抗议……”
  看!我们总是喜欢去改变别人,但是,这样的结局总是徒劳的。
  因此,明智的人总是喜欢先改变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当你试图改变别人时,肯定会遭到抗拒;当你一点点改变自己时,就能用自身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改变对策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卑微的,还是伟大的,都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即使对方是你的伴侣,因为没有人心甘情愿地被别人改变,从而失去了本性。而且,人有时像刺猬一样,你和他距离近了,对方就会缩成一团,用身上的“刺”来对付你。因此,但凡是智者,总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