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

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

作者:刘仁增

开 本:

书号ISBN:978-7-5334-6752-4

定价:45.00元

出版时间:2015-0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1)观点新颖:“语用教学”在小学语文界是一个理论突破。
(2)论证扎实:,这是本作者第三本关于语用教学的主题专著。
(3)体系完备: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语用教学的全面体系。
(4)例证鲜活:所举例子几乎都来自作者的一线教学实践。
  • 名家推荐
刘仁增老师的语用教学,于他自己,是对这一独辟蹊径的语文教学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执着精神的奖赏;于小语界,是对语文教学研究的一项创新,也是献给语文课改的一份礼物。
——崔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
刘仁增老师的语用教学,除了他自己在实践外,他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尝试运用着。或许是教学思想的“贵族气”与“品质化”,而教学策略的“平民化”与“乡土气”,才使得他的语用教学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洋兴叹、鞭长莫及。
        ——汪潮(浙江教育学院课程系主任、教授)
刘仁增老师的语用教学,是对语文本真的阐释,是理论上追求立新的结果,是探索勇气和开拓精神的体现,但同时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他坚持真理的胆识和见识的体现,是对语文本真的坚守。在语文教育论坛乱花迷眼、唯时髦是求或者随波逐流成为风气的今天,这种胆识、见识和坚守,尤其难能可贵!
——施茂枝(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目录

前言  语用教学:内涵、原理与实施
绪论  语文教学的语用观
一、语义理解、语法知识是百年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二、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用教学
第一章 语用教学的创建
第一节 内涵界定
一、概念定义
二、核心词说明
三、内涵阐释
第二节 原理概说
一、语用教学的内在机理
二、语用教学的原理解说
三、语用教学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价值辨析
一、认识论价值:确立语文教学新的核心价值观
二、方法论价值:构建语文课堂新的教学方式
第四节 形态特征
一、语用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差异
二、语用课堂的特征描述
第二章 语用课堂的实施
第一节教学策划
一、课文细读的精准到位
二、教学价值的精心确定
三、教学内容的精当选择
四、“教”“学”活动的精妙安排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切入点的捕捉
二、教学点的展开
三、语言点的拓深
四、高潮点的掀起
第三节 教学范式
一、凸显目标指向的教学范式
二、彰显设计特色的教学范式
第四节 教学设计
一、字词语用设计
二、句子语用设计
三、语段语用设计
四、篇章语用设计
第五节 教学课型
一、读写策略指导课
二、阅读感悟交流课
三、读写结合迁移课
四、品词析句欣赏课
五、口语表达练习课
六、写法发现导引课
七、朗读领悟训练课
第三章 语用课例的呈现
第一节 不同文体的教学示例
一、小说类文体的教学
二、散文类文体的教学
三、诗歌类文体的教学
四、童话类文体的教学
五、纪实类文体的教学
六、寓言类文体的教学
七、说明类文体的教学
八、神话类文体的教学
第二节 其他教学内容的课例
一、《语文园地》、《回顾·拓展》教学
二、口语交际教学
第三节 语用教例的多维审视
一、语用理念评述
二、语用策略赏析
余论  语用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知识困境:用以指导学生语用实践活动的有效知识大量缺席
二、认识困境:语文教学走入了思维误区和实践盲区
三、转化困境:学难以致用
后记  一路走来一路歌

精彩节选

 前 言
语用教学:内涵、原理与实施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一直困绕着小语界。究其因,可能纷繁复杂,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语文为何?二是语文何为?前者属于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的宏观范畴,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和走势;后者关乎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的微观层面,左右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正确与否。只有宏观认识到位,微观操作得法,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语文为何”是个语文本体论问题,其实也是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当下,你随便问一个语文老师这一问题,答案不难脱口而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为,课标明明白白写着呢。但是,如果你以为语文教学从此可以万事大吉,那就过于天真了。由于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只是一句简洁的表述,并没有作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加上长期以来没有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许多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其本意和精髓自然缺乏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误入岐途的现象已见端倪。
有些老师说,新课标只提“运用”不提“理解”,意味着“运用”远比“理解”重要,有“运用”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至于“理解”当然可有可无,无关痛痒。于是,教学就干脆跳过文意理解的环节,不管学生对语言内容和表达妙处是否理解、领会,直奔言语迁移就好。众所周知,理解是运用的基础,没有语言理解,何来正确运用?其结果是,处在不明就里状态下的学生,或者茫然不知、面面相觑,或者只言片语、言不由衷,“理解”不到位,“运用”也不扎实,“理解”和“运用”两败俱伤,语文教学也走向了排斥“理解”只重“运用”的极端。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教师素养用书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