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作者:李敦详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651261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17-11-01

出版社:经济管理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内容简介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以比较优势学派和后发优势学派的优势、分工、迫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迫赶、优势、优势创造、优势叠加、加优势、优势冲突、反冲突和叠加效应等概念与思想为基础与支撑,以叠加优势、优势冲突、反冲突对经济追赶的作用机理与效应为主要内容,以国内外两个案例研究为实证支挥,构建了一个经济追赶视角下优势叠加、优势冲突与反冲突理论体系。将西南大通道建设、大调公河次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中国一东盟自山贸易区构建、泛珠三角以域合作整合在一起,从优势加、优势冲突与反冲突的视角,系统性地探讨广西、云南的经济追赶问题。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民族地区经济追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篇章结构及內容
第五节 特色与创新探索

第二章 经济追赶与优势关系的理论审视
**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民族地区与后发地区、欠发达地区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与比较优势
第四节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与后发优势
第五节 经济追赶与优势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 经济追赶中优势叠加、优势冲突与反冲突的机理效应
**节 经济追赶与优势创造
第二节 优势的系统性与优势叠加、优势冲突、反冲突
第三节 优势的目标性与优势叠加、优势冲突、反冲突
第四节 叠加优势、优势冲突与反冲突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优势叠加、优势冲突与反冲突下的叠加效应评判

第四章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追赶一
**节 东中西三大地带比较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经济追赶
第二节 五自治区与东部比较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经济追赶
第三节 民族地区內部比较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经济追赶
第四节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五节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与我国的区域竞争、区域互补
第六节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追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五章 经济追赶中优势叠加与优势冲突的境外案例
**节 分析美国印第安发展的主要数据来源
第二节 印第安保留地和B]A服务人口
第三节 印第安地区的优势叠加与叠加优势
第四节 印第安地区的优势冲突与反冲突
第五节 叠加优势形成前后印第安经济发展比较
第六节 美国印第安地区经济追赶的启示

第六章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叠加的桂滇案例
**节 桂滇优势叠加进程与叠加优势形成概述
第二节 西南大通道建设与桂滇的通道、区位及资本支持优势
第三节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桂滇的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项目支持优势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与桂滇的产业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倾斜优势
第五节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构建与桂滇的通道、区位、合作、一体化优势
第六节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桂滇的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势

第七章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叠加效应的桂滇实证分析
**节 纵向比较的广西叠加优势效应分析
第二节 纵向比较的云南叠加优势效应分析
第三节 横向比较的桂滇叠加优势效应分析

第八章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叠加优势冲突的桂滇比较
**节 桂滇叠加优势冲突的种类及关系
第二节 历史视角的桂滇叠加优势冲突分析
第三节 理论视角的桂滇叠加优势冲突分析
第四节 桂滇区域竞争关系与叠加优势冲突

第九章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反优势冲突的应对机制及改进
**节 桂滇反优势冲突的现有机制
第二节 桂滇反优势冲突机制的评价
第三节 叠加优势下桂滇反优势冲突的改进

参考文献
后记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节选

  《民族地区经济追赶中优势的叠加与冲突:机理、效应及应对机制》:  后发优势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后发利益。获取后发利益是发挥后发优势的直接目标或直接动因。前面已经指出,后发优势既有可能表现为技术性后发优势,也有可能表现为制度性后发优势,甚至同时以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两种形式叠加出现和发挥作用。  (一)技术性后发优势  技术性后发优势所产生的后发利益诱发后发地区进行技术模仿及技术创新。技术性后发优势所产生的后发利益和地区之间技术落差直接相关,落差越大,或者说后发地区之间技术势差越大,技术性后发优势所产生的势能或利益就越大。  技术性后发优势发挥作用在**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后发地区从先发地区学习和引进技术,这种学习与引进既有可能是纯智能性的,也有可能是物化形态的,或者是两者同时并存。引进是这个阶段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其目的与作用就是通过引进来快速提高经济追赶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而提高经济追赶的速度与效率,缩小与先发地区的经济差距。技术性后发优势发挥作用在第二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通过消化吸收与基于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引进。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是第二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与作用是以此继续快速提高经济追赶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确保经济追赶继续保持高速度与高效率,使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经济差距缩小的趋势继续得以维持,或者是使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之间经济差距不出现扩大的趋势。  如果技术创新成为主体与核心、引进退居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在后发地区出现,则意味着后发地区此时已经成功实现了追赶,与先发地区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或相当,后发地区的技术性后发优势开始消失。因为,此时的后发地区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先发地区的水平,已经可以独立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的重要性已经明显弱化。  (二)制度性后发优势  制度性后发优势所产生的后发利益诱发后发地区进行制度学习和制度移植。后发地区的经济后发与落后,不仅表现为技术发展过程的滞后和技术方面的落后,还表现为制度发展过程的滞后和落后。从纵向来看,后发地区现有的经济制度,只能让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水平和速度继续维持现状,很难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但一旦对外进行制度学习和制度移植,经济追赶的效率与速度则比较容易获得大幅度提高。从横向来说,与先发地区的各种经济制度进行比较,后发地区现有的经济制度根本无法适应从先发地区引进的技术,或者说,后发地区现有的经济制度根本无法确保从先发地区引进的技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显然,后发地区这种制度的后发性也蕴藏着巨大的后发利益。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