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作者:奥斯卡.王尔德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35435392

定价:15.0

出版时间:2007-08-0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作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年轻英俊的道连·格雷的美貌极大地震撼了画家霍尔华德,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想象力,他为道连·格雷创作出了自认为*完美的作品— —一幅逼真的道连·格雷画像。道连·格雷看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美貌驻留在画像上,慨叹青春易逝,美貌难恒,继而突发奇想,希望用灵魂作交换以保持自己的青春俊美,而让画像代他承受岁月的痕迹。他的愿望真的奇迹般地实现了。在亨利勋爵的不断诱导和影响下,格雷追逐时尚,安于享乐,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他粗暴残忍地对待曾经热恋他的年轻女演员茜比尔·文,导致了茜比尔的自杀,起初他还为茜比尔的自杀而内疚,而亨利勋爵“青春已逝,及时行乐”的一番话立刻让他茅塞顿开,心胸坦然……

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内容简介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连一步步走向堕落,并沦为杀人犯,在他自身的容貌上并没有得到反映,他依然像以往那么年轻英雄。但作为艺术作品的画像,却记录他的种种劣迹,画像中的他变得难看和衰老了,说明只有艺术才能反映人的个性和思想的变化,而现实现实是做不到的。

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道连.格雷的画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前言

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奥斯卡·威尔斯·王尔德,可谓世界文坛上的一个怪才。有人对他推崇备至,也有入对他不屑一顾。因为他是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矛盾人物。 王尔德于1854年生于都柏林,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王尔德的父亲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外科医生,被誉为欧洲“耳科医学之父”;此外他还热衷于文学和考古学,但老王尔德的私生活异常糜烂,贪杯,好色,有一次甚至受到指控,说他用麻醉剂去勾引一名良家妇女。王尔德的母亲简·埃尔吉是一名颇有才华和名气的诗人、政论家,在家中定期举办的沙龙上,小王尔德常常听到母亲在客人面前商谈阔论。王尔德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可以说,他一生中*好的教育,是在他父亲的早餐桌上和母亲的会客厅中得来的。王尔德也很为自己的父母而自豪,在晚期作品《狱中记》中,他曾这样谈及他的双亲:“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遗留给我一个名字,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考古、科学,还在使我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上,使这个名字变得崇高和光荣。 20岁时,王尔德进入牛津大学,并且开始给杂志撰稿。当时,著名的作家兼文艺批评家约翰·拉斯金正在牛津大学博物馆作系列演讲,系统地阐述他的美学思想。他那“缺乏活动的生活是犯罪,缺乏艺术的活动是丧失人性 ”的观点在大学生中风靡一时,也在王尔德那里得到了共鸣和衷心拥护。同时,华尔特。品特的著作《文艺复兴学研究》给了他很大的启蒙教益。王尔德后来结识了品特,并继承了品特“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在牛津,王尔德着装讲究独特,房间装饰华美,很有一种“身体力行”的唯美风格。1877 年,王尔德的意大利、希腊之行加速了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的形成。回到牛津,他便以“美学教授”自居,宣扬唯美主义文艺思想。在他的周围,很快聚集起一批趣味相投的“崇拜者”。1881年7月,**部精装的《王尔德诗集》在伦敦出版,它标志着王尔德正式走上文坛。同年,他到美国和加拿大旅行讲学。旅美期间,他还拜访了美国浪漫主义先驱爱伦·坡和惠特曼,推崇他们追求怪异和激情的创作风格。在一次《纽约先驱报》记者的采访中,当被问及唯美主义是否可称为哲学的时候,王尔德宣告了自己的唯美理论观点:“它当然是哲学,它研究在艺术中可以发现一些什么,它寻求生活的秘密。所以唯美主义可以视为是对艺术中的真理的研究。” 1883年王尔德从美国归来不久,又前往当时文艺新思潮的中心——巴黎。在巴黎,王尔德结识了龚古尔、雨果、都德等作家以及一些著名演员和社交界名流,他把自己的诗集献给大家,同时对颓废派文学以及左拉作品中那类有关病理和变态的描写产生亲近感。他完成了一部名为《派迪哀公爵夫人》的情节剧,同**部剧本《维拉》一样,它显得很不成熟。但它却是后来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的雏形。相比之下,倒是同期写就的叙事诗《斯芬克斯》充分显示了王尔德的文学才华。巴黎给王尔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由于挥霍无度,经济上发生了困难,半年后,他不得不返回伦敦。 1884年年初,年届而立的王尔德在都柏林结识了一位富有的律师的女儿康斯坦斯·劳埃德,立刻为她迷人的风姿和坦率的为人所倾倒,很快两人便步入婚姻殿堂。爱情给王尔德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 1888年5月,他的**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 出版。这本书立刻引起轰动,王尔德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快乐王子及其他》至今依然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快乐王子》中的主人公——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每日目睹着城市的丑恶和穷苦,尽管他的心是铅制而非“人心”,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是篇幅*短,也是*优美、*富诗意的一篇。 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石榴之屋》问世,该书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部童话集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王尔德的童话,想象丰富、词藻华美,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作者精妙绝伦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唯美主义的表现手法。这些童话故事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鞭挞统治阶级和富有者的贪婪自私、冷酷残暴,歌颂善良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表现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正因为如此,王尔德为数不多的几篇童话被公认为堪与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相媲美,甚至被许多人推崇为“是他*好的、*有特性的散文著作”。 婚后,王尔德不断为杂志撰稿和举办讲座,并于1887年至1889年在《妇女世界》月刊做编辑,同时还在业余时间写了很多短篇小说,几年后以《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一篇作为集子的名称合并出版。1891年,他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意图》和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心灵》,并开始创作诗剧《莎乐美》。 在当时,同性恋常被视作比谋杀罪还恶劣的行为。但英国人偏偏就是这么自相矛盾。19世纪上流社会的男人和男孩之间同性恋之风异常盛行。作为一个男性同性恋的先驱者和辩护者,王尔德早在1886年便在比自己小得多的罗伯特·罗思的引导下进入同性恋世界。1891年他又不可自拔地迷恋上道格拉斯勋爵。有着苗条身材、金色头发和蓝色眼睛的道格拉斯,使得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为他着迷。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雷侯爵对两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一次当众羞辱了王尔德,王尔德以诽谤罪把昆斯伯雷侯爵推上被告席,没想到的是,法庭却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判了王尔德两年徒刑,爱妻在他服刑期间忧伤而死。刑满释放后王尔德离开英国去了法国,开始了流亡生活,创作激情也随之低落。《雷丁监狱之歌》是为悼念同室狱友而作,与王尔德那些雕琢华丽的诗歌相比,这首诗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王尔德不仅写诗、童话、小说、散文,还是一个剧作家。他一共写过9 部剧本。其中讽刺喜剧《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认真的重要》至今久演不衰。在这些喜剧里,王尔德把讽刺的矛头直指上层社会,客观上有助于抨击英国贵族社会及其妄自尊大的虚伪道德和荒唐习气。 独幕剧《莎乐美》创作于1891年,取材于《圣经》。据《马可福音》第 6章和《马太福音》第14章记载,希律王娶了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施礼者约翰曾多次告诫希律王:“你不可娶希罗底为妻。”希律王听了很不高兴,但是敬畏他先知圣人的名声,不敢害他,便把他投到狱中。希律王生日时宴请群臣,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献舞,很得希律王的欢心。希律王就对她发誓说:“无论你要求什么,我都愿意给你。”女孩出去问母亲,母亲说:“ 施礼约翰的头。”于是莎乐美请求希律王,希律王非常苦恼,可是他已经发誓,无法拒绝女孩的请求,于是命令侍卫去监狱杀了约翰,取了约翰的头,女儿拿来交给了母亲,约翰的门徒听见这消息,就来把约翰的尸体领走,葬在墓里。显然,在《圣经》中,要杀约翰的不是莎乐美而是她母亲。 王尔德对《圣经》作了改写。在王尔德的《莎乐美》里,戏一开场,约翰已在监狱,莎乐美一听到约翰的声音,立刻被这优美的嗓音所吸引,她坚持让卫兵将约翰从牢狱中放出,于是见到了憔悴苍白的约翰,莎乐美心中燃起了“不可言明之爱”。可是面对莎乐美狂热的爱情表白,约翰视若洪水猛兽予以严词拒绝。受到羞辱的纯情少女莎乐美胸中燃起熊熊的复仇烈焰,她狂傲地喊道:“我会吻到你的嘴的,我定会吻到你的嘴。”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翩翩起舞,她优美而煽情的舞姿使早已垂涎她的希律王不能自已,这时莎乐美乘势提出要得到约翰头颅的要求,希律王无奈,派人取下了约翰的头颅,就在莎乐美忘我地狂吻约翰带血的头颅的时候,她自己也遭到了毁灭— —希律王在惊恐中杀死了这个被激情驱使的变态、狂乱的女人。 莎乐美以宝贵的生命获取了一刹那的快感,美在瞬间成为永恒。王尔德把原来《圣经》中的无知少女莎乐美改写成以生命获取情欲的莎乐美,从对经典人物的解构中阐释出新的文本意义。这里,莎乐美不仅是一个独特的“ 致命的女性”,而且成了追求瞬间快感,将唯美主义体现得*为极致的文化符号。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和消费主义强调的“瞬间体验”具有了不谋而合的相通之处,“莎乐美之吻”演化成为一种生活理念。也许这也是近年来王尔德热的原因之一吧。 福楼拜、马拉美等都曾以此为素材写作过。法国象征派画家古斯塔夫- 莫罗作于1876年的两幅油画《幽灵》和《莎乐美之舞》还为后人留下了莎乐美不朽的视觉形象,画面上色彩华丽夸张,着装和舞姿充满色情和挑逗,代表了“永恒歇斯底里的女神”和“无边欲望的化身”。王尔德想通过《莎乐美》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一种革新。“人和物所明显表现的一切,使我感到厌倦,我所寻求的是艺术中的神秘,生活中的神秘,自然中的神秘 ”。这番话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1905年《莎乐美》经德国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谱成歌剧后,更是名扬世界。1920年《少年中国》发表了田汉翻译的《莎乐美》。不久,上海中华书局又印行了田汉译文的单行本。该剧于1929年在南京被搬上舞台,对中国作家和观众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作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年轻英俊的道连·格雷的美貌极大地震撼了画家霍尔华德,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想象力,他为道连·格雷创作出了自认为*完美的作品— —一幅逼真的道连·格雷画像。道连·格雷看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美貌驻留在画像上,慨叹青春易逝,美貌难恒,继而突发奇想,希望用灵魂作交换以保持自己的青春俊美,而让画像代他承受岁月的痕迹。他的愿望真的奇迹般地实现了。在亨利勋爵的不断诱导和影响下,格雷追逐时尚,安于享乐,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他粗暴残忍地对待曾经热恋他的年轻女演员茜比尔·文,导致了茜比尔的自杀,起初他还为茜比尔的自杀而内疚,而亨利勋爵“青春已逝,及时行乐”的一番话立刻让他茅塞顿开,心胸坦然。 许多亲近格雷的人也因为他堕落、放荡的生活方式而变得身败名裂。画家霍尔华德竭力规劝他改过自新,他一怒之下杀死霍尔华德并威胁他的一个朋友毁尸灭迹。许多年过去了,尽管他干尽了腐朽堕落的勾当,但他看起来仍然是那个俊美、纯洁的20岁青年,而代他受过的美丽画像却越变越暗,嘴角已经挂上狰狞的笑。*后,格雷看着画布上这尊丑陋的面容,试图用刀摧毁这个能呈现他的罪恶的证据——画像时,刀子却插进了自己的胸膛,这时,画像立刻又回复到了它当初的完美状态。小说结局与《莎乐美》相似,都是以暴力结束,格雷被匕首刺透心脏,销魂的美貌顷刻转换成变形的尸体。 难怪加缪说:“王尔德与其说是落入生活的骗局,不如说是落入艺术的骗局,他妄图通过艺术创造唯我独尊的生活。” 由于主人公格雷的堕落及其不正当的情感倾向与维多利亚时代追求礼仪、庄重,讲究温文尔雅的风范相悖,再加上小说中的许多“谬论”,诸如“ 为了完美地实现自我——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诱惑”,小说问世后受到众多非议,然而王尔德的这句话在一个世纪后竟成了同性恋者的格言。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同性恋主题的小说。大多数人则认为这是一本不道德的书,带有淫秽意味。其实,只要细读文本便可以发现其中深深的道德寓意。正如当代文论家雷纳·韦勒克所说,“小说展现了一幅道德败坏遂遭惩罚的寓意画。”小说通过主人公格雷、画家霍尔华德和亨利勋爵三个人物之间互相钳制的特殊关系呈现了人物内心本能、欲望、善、恶、美、丑等道德伦理的情感体验。借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来分析他们意识层次结构的话,这三个不同的人物实际上是格雷精神人格三个不同的方面。霍尔华德属于超我部分,他善良正直,希望格雷过一种“受世人尊敬的生活”;亨利是本我的化身,认为人是没有理性的动物,人会因为拒绝自身野蛮的冲动而受到惩罚,他总是引诱格雷及时行乐,*大限度地满足自身本能的欲望;格雷是自我的化身,受本我驱使,他的心灵从美貌中溜走,在体验了一切感官享乐和作恶多端之后,惊恐于画像的丑恶和狰狞,但当他想摧毁眼前的丑陋时,毁灭的却是自身,而画像则在格雷倒地而亡的同时恢复了原初的绝代美貌。 美丽的画像与格雷可憎的尸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可以说艺术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恶多端的格雷死了,而画像的美永存。王尔德所追求的“ 艺术高于一切,超现实、超功利”的美学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世界名著 欧洲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三国演义     下一篇:赴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