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作者:褚宏启 主编

开 本:24cm

书号ISBN:7504139718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07-10-0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呈现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新研究进展,传播教育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趋向和学术风气,尤其注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突破,以引导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不断前进,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本卷分为“研究反思”、“理论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目录

研究反思
 学校效能研究:理论、实践与争论/程晋宽
 对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蔡永红
 中国大陆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孙绵涛谢延龙
理论前沿
 对当前教育效能模式建构方法的批判性分析:建立动态模式的重要性/波特·克里默斯凯瑞克兹
 当前学校效能研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上)/查尔斯·特德利 戴维·雷诺兹
学校治理
 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及其变革/徐建平
 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角色的嬗变/杨天平孙孝花
 我国城市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模式分析/黄晓婷
管理者研究
 中小学校长绩效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以北京市为例 /赵 茜 王梅
 中小学校长薪酬制度研究/吕 蕾
 教育局长的领导有效性——基于深圳市NS区教育局的实地研究/蒋和勇
教育政策和法律
 论学生的表达自由权/茅锐
 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江雪梅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投稿须知

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4卷 节选

研究反思
学校效能研究:理论、实践与争论/程晋宽
有效学校与学校效能研究的基本视角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人造组织,学校效能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学校效能研究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视角。克拉克(K.E.Clark)认为,学校效能研究可以划分为学生成就研究和学校变革程度研究两大类。拉尔夫(P.Ralph)则把学校效能研究划分为“有效学校研究”和“学校效果研究”两大类。有效学校研究旨在阐明学校与学校的主要差异,而学校效果研究旨在阐明学校和班级水准对于学生成就影响的差异。综合各种学校效能研究的文献可以看出,由于研究者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人们对学校效能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和路径,主要有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谌启标“学校效能研究论纲”一文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研究视角(谌启标,2001,25-28)。
  一、教育经济学的“投入一产出模型”研究视角
  “投入一产出模型”研究的视角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的分析基础上的,它把“学校效能”与“学校质量效果”等同,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这种研究视角注重学校的生产功能模型,试图说明在控制学校中学生个体社会经济背景的条件下,不同学校之间运用经济、政治资源的结果会使学校质量具有显著差异。
亚当斯(A.Adams)从国际教育比较的角度对学校效能的“投入一产出模型”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主要涉及以下“投入一产出”的标准:(1)教育资源投入,包括生均投入、教师资格、师生比等方面;
(2)教育成果/产出,包括学业成就、考试分数、生均投入、及格率、优秀率等方面;(3)教学过程,包括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水平等方面;(4)教学内容;(5)学校声望;(6)文化价值。
“投入一产出模型”的研究认为,经济资源,包括师生比、教师教育、教师经验、教师薪水、生均成本、教师素质和领导素质等方面,与学生成就的相关性不大。学校效能研究提出,学校应当正确地利用有关政策和投入资源,充分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条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就可以提高学校效能。
美国联邦教育部还根据这一观点制定了“有效学校”的考核标准,包括:(1)学校组织的质量水平; (2)学校气氛; (3)校长领导水平。
……

中国<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43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a>管理评论:第4卷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