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物权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法物权论

民法物权论

作者:崔文星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9384893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17-07-01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民法物权论 本书特色

  本书阐释了物权及物权法的概念,介绍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讲解了物权变动和物权保护的内容,还具体、深入地讨论了所有权,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是作者结合自己教学和研究经验,结合物权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新发展的成果。

民法物权论 内容简介

  概念清晰、阐述透彻、内容全面,既适于法学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为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民法物权论 目录

  **章物权概述**节物权的概念一、物权的概念二、物权与财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节物权的效力一、物权的排他效力二、物权的优先效力三、物权的追及效力第三节物权的分类一、自物权和他物权二、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四、意定物权和法定物权第四节物权的客体一、物二、权利作为物权的客体三、关于企业能否成为物权客体的探讨四、关于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物权客体的探讨第五节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一、区分物权与债权的意义二、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形态第二章物权法概述**节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物权法的概念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物权法的功能一、确认物权二、物尽其用三、保护物权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理念一、公权力的行使不得侵害私权利二、关于“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理解不能矫枉过正三、“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无懈可击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不合法理五、物权法甚至法律不是万能的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节物权法定原则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二、物权法定原则的具体规范三、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四、物权法定原则的立法原因五、动摇物权法定原则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六、物权法定原则的合理性第二节物权公示原则一、物权公示原则的内涵二、物权公示的基本方式与要求三、物权公示的效力四、物权公示的推定力与公信力的关系第三节区分原则一、区分原则的内涵二、区分原则的基本要求三、关于区分原则的认识误区及其矫正三、对物权契约的误解应予矫正四、否定抽象性原则并不能当然否定区分原则五、区分原则在我国《物权法》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六、关于区分原则的合理性评价第四节物权绝对性原则一、物权绝对性原则的内涵二、物权绝对性的限制三、物权绝对性的限制并不能导致物权相对性第五节一物一权原则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二、物权客体特定三、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或两个内容不相抵触的物权第四章物权变动**节物权变动概述一、物权变动的内涵二、物权变动模式三、物权公示的基本形式第二节不动产登记一、不动产登记的内涵和意义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三、不动产登记的立法模式四、不动产登记的类型五、不动产登记簿六、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七、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第三节动产交付一、交付的内涵二、交付的成立三、一般动产采交付生效主义四、特殊动产采登记对抗主义五、观念交付的几种形态六、权利的交付第四节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一、非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内涵二、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的具体类型三、非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适用的规则第五节物权行为理论一、物权行为的概念二、区分原则三、抽象原则第五章物权的保护**节物权保护概述一、物权保护的方法二、物权的私力救济三、物权的公力救济第二节物权请求权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二、物权请求权的立法例三、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四、物权请求权的种类第三节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属于物权请求权范畴一、确认物权请求权的内涵二、确认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不是物权请求权三、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不是债权请求权第四节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区别第六章所有权的一般原理**节所有权概述一、所有权的概念二、所有权的类型第二节所有权的内容一、所有权的内容概述二、所有权及其权能相分离第三节所有权的限制一、所有权的限制内涵二、所有权的限制种类第四节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一、所有权的取得第七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节征 收一、征收制度的一般原理第二节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的内涵二、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争议二、善意取得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四、善意取得的要件五、善意取得的效力六、盗赃物、遗失物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三节拾得遗失物及发现埋藏物一、域外法关于拾得遗失物的处理规则二、域外法关于发现埋藏物的处理规则三、我国法律关于拾得遗失物及发现埋藏物的处理规则三、关于拾得遗失物是否需要支付报酬问题的探讨第四节先 占一、先占的概念二、先占的构成要件三、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先占制度第五节添 附一、添附的概念二、关于添附的处理规则第六节取得时效一、取得时效的内涵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第八章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节国家所有权一、国家所有权的概念二、国家所有权的特征三、国家所有权的性质四、国家所有权的行使规则第二节集体所有权一、集体所有权的伦理基础二、集体所有权内涵三、集体成员的成员权是集体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关于以法人制度完善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探讨五、实现集体所有权的民法属性第三节私人所有权第四节法人财产权一、法人财产权的一般问题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物权三、企业法人财产权第九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产生的背景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概述二、专有部分的范围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概述二、共有部分的范围第四节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成员权一、成员权概述二、成员权的行使规则第五节小区车库、车位权的权属规则一、车位、车库的内涵二、关于车库、车位的权属规则三、《物权法》第74条第2款的规定并不合理四、关于车位、车库权属规则的完善第十章相邻关系**节相邻关系的一般问题一、相邻关系概述二、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义务第二节处理相邻关系的规则一、一般规则二、关于规范体系的建构第三节相邻关系的种类一、邻地使用关系二、相邻防险关系三、各类相邻关系的处理第十一章共 有**节共有概述一、共有的概念二、按份共有三、共同共有第二节共有物的管理和分割一、共有物的管理二、共有物的分割三、共有关系中债权债务的处理规则第十二章用益物权的一般原理**节用益物权概述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二、用益物权的特征三、用益物权的征收第二节准用益物权一、准用益物权概述二、《物权法》规定的几种准用益物权第三节典 权一、典权的基本理论二、典权的历史发展三、关于典权存废的争论第四节人役权一、人役权概述二、关于居住权存废的争议第十三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节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进程一、王莽改制的启示二、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发展前景展望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流转和继承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第三节“四荒地”的承包经营权一、“四荒地”的承包不采用家庭承包方式二、“四荒地”承包经营权的特点三、“四荒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第四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一、“三权分置”的内涵二、“三权分置”的基本权利结构三、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思考第十四章建设用地使用权**节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种类三、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第二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原则上需要登记第三节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类型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期限和方式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规则——“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第四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条件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效力第五节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原因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三、关于自动续期问题的探讨第十五章宅基地使用权**节宅基地使用权概述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三、宅基地使用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第二节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主要义务第三节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一、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和转让的一般规定二、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讨三、乡贤文化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一、一般情形二、登记制度第五节小产权房的相关法律问题一、小产权房的概念二、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三、小产权房对社会的影响四、小产权房买卖的处理规则五、余论第十六章地役权**节地役权概述一、地役权的概念二、关于地役权内涵的误读应予矫正第二节地役权设立一、地役权设立的一般规定二、地役权的设立方式第三节地役权的内容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二、供役地权利人的权利与义务第四节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关系一、地役权与相邻权的立法模式考察二、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第十七章担保物权的一般原理**节担保物权概述一、担保物权的概念二、担保物权的特征三、担保物权的分类四、担保物权的产生、效力范围及消灭第二节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一、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的区别二、物保和人保竞存的规则第三节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关系一、担保合同的概念二、主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三、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的民事责任四、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担保人承担过错责任第四节担保物权的竞存及其处理一、担保物权竞存的内涵二、抵押权和质权的竞存及其处理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竞存及其处理四、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抵押权的竞存及其处理第五节让与担保一、让与担保的内涵二、关于让与担保的争议三、我国的按揭包括抵押和保证两方面的内容第十八章抵押权**节抵押权的一般规定一、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三、抵押权的设立四、抵押权人的权利五、抵押人的权利六、抵押财产的范围七、抵押权的消灭第二节不动产抵押权一、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权二、“四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三、在建建筑物抵押权第三节动产抵押权一、动产抵押权制度的历史演进二、物权法上的动产抵押权第四节浮动抵押一、传统意义上的浮动抵押二、我国《物权法》上的浮动抵押第五节流押契约的禁止一、流押契约的内涵二、关于流押契约禁止的一般规定三、流押契约禁止的法理基础四、关于买卖型担保与流押契约的关系第六节抵押财产转让规则一、抵押财产转让规则的内涵二、抵押物转让规则中的物上代位权三、在抵押物转让规则中应贯彻区分原则四、抵押物转让规则中涤除权制度的适用第七节抵押权与租赁权竞存规则一、先设定的租赁权对抗后设定的抵押权二、先设定的抵押权对抗后设定的租赁权第八节抵押权顺位一、抵押权顺位的内涵二、抵押权顺位的固定主义与升进主义三、我国法关于抵押权顺位规则的规定四、物权法关于放弃或变更抵押权顺位的规则第九节抵押权的实现一、抵押权实现的一般问题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三、抵押权实现的方式四、抵押权实现的顺序五、其他债权人的撤销权六、抵押权行使的期限第十节*高额抵押权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二、*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第十九章质 权**节质权概述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二、质押和抵押的区别第二节动产质权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二、动产质权的取得三、质权人的权利义务四、出质人的权利义务五、动产质权的消灭第三节权利质权一、概述二、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质权三、基金份额质权和股权质权四、知识产权质权五、应收账款质权第四节*高额质权一、*高额质权的概念二、*高额质权的特征第五节营业质权一、营业质权的内涵二、典当业的发展脉络三、典当的一般规则第二十章留置权**节留置权概述一、留置权的概念和特征二、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三、留置权的性质第二节关于同一法律关系的适用及其限制一、关于同一法律关系的规定二、商事留置权不受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制第三节留置权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一、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节留置权的实现一、留置权人应给予债务人以履行债务的宽限期二、留置权实现的方法第四节留置权消灭第二十一章占 有**节占有概述一、占有的概念二、占有的性质三、占有与本权的关系四、占有制度的功能五、占有的分类第二节占有的取得、变更和消灭一、占有的取得二、占有的变更三、占有的消灭第三节有权占有一、关于有权占有性质的争论二、有权占有不限于物权法的调整三、《物权法》关于有权占有的规定及其争论第四节无权占有一、无权占有的内涵二、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第五节占有的效力一、占有的公示效力二、占有的保护效力三、占有的推定效力第六节占有保护制度一、占有保护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二、侵害占有的表现形式三、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四、占有保护请求权五、损害赔偿请求权后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法律 法的理论 法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