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道教史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612773

定价:27.0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道教史 本书特色

《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道”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道教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道底意义;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老子以后底道家;道有*初底派别;秦汉底道家;神仙底信仰与追求等。

道教史 目录

道教史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己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丁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子 庄子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外一种:中国道教史
 **章 绪言
**节 宗教共同之点
第二节 神仙之观念
 第二章 外人对于道教史之分期
 第三章 诸书所述道教之起源
 第四章 道之名义与其演变
**节 子思中庸宋儒朱子所说之道
第二节 张衡灵宪广雅列子及宋儒周子所说之道
第三节 道家之所谓道
第四节 道经之所谓道
 第五章 道教以前之信仰
**节 古代之巫祝史
第二节 秦汉之方士
 第六章 道教之形成
**节 于吉太平道及张角
第二节 《太平清领书》与《太平经》之关系
第三节 张陵天师道及孙恩
第四节 张天师世系考
第五节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
第六节 茅山道与武当道
 第七章 道教之神
**节 天地间之神
第二节 人身中之神
第三节 洞天福地
 第八章 道教之方术
**节 符箓祈禳禁劾诸术
第二节 守庚申
第三节 房中行*变化
 第九章 道教之修养
**节 内 丹
第二节 存 思
第三节 导引沐浴
第四节 服食烧炼
 第十章 道教之规律
**节 传 受
第二节 赏善罚恶
第三节 斋戒及清规
第四节 诵 持
 第十一章 道佛二教之互相利用
 第十二章 道佛二教之相排
 第十三章 唐宋两朝之道教
 第十四章 道教之流传海外
**节 新罗之花郎
第二节 日本之山伏
第三节 真腊之八思及其他
 第十五章 道教经典之编纂与焚毁
**节 《汉书·艺文志》
第二节 道教经典之编纂
第三节 元代之焚经
 第十六章 道教之分派
 第十七章 明清时代之道教
 第十八章 现在之道藏与辑要
 第十九章 宫观及道徒
 第二十章 结论
后记

道教史 节选

《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道教史(外一种:中国道教史)》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宗教 道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大乘真宗圣像     下一篇:孔子智慧101:冬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