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道贯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书道贯

四书道贯

作者:陈立夫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5726024

定价:49.8

出版时间:2009-09-0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四书道贯 本书特色

《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精)》是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

四书道贯 内容简介

简介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为首要原因。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是承载此文化传统的典籍。陈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在耄耋之年,仍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己任。本书名为《四书道贯》,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作者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

四书道贯 目录

中华文化将广受世人之崇敬陈立夫序言(简体版)程思远凡例一 总论二 格物篇三 致知篇四 诚意篇五 正心篇六 修身篇七 齐家篇八 治国篇九 平天下篇十 结论

四书道贯 节选

《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精)》名为《四书道贯》,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作者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为首要原因。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是承载此文化传统的典籍。陈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在耄耋之年,仍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己任。

四书道贯 相关资料

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各有其生命久暂不同之过程,人类享年至多不过百岁,但为万物中之最灵者,故能利用无尽藏之物,供作其生活之资料。此广泛繁博之资料,其中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精有粗,有坚有柔,有美有恶,繁然毕集,杂然纷陈。人类不断地要求生存,即须不断地与此无数之事物相接触。因此又产生了无穷尽之事,于朝夕接触之。有人能认识、分析、判断事物,即谓之智;其不能者,则谓之愚。有人能利用、应付、支配事物,即谓之巧;其不能者,则谓之拙。智而巧者优胜,愚而拙者劣败。世界民族之进步与落伍,遂由此而判焉。人类如何能成为智巧?《大学》日:“物格而后知至。”又日:“致知在格物。”人之知识,乃以宇宙间一切事物为其对象。由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舐,身之所触,各器官对物之感觉,常有色、声、香、味及质、数量等之不同。智力薄弱者,或苦于难以细别与详考。但吾人若肯用心研究,此种种不同之物,皆为人类知识之源泉。且外界之材料搜集愈多,则知识之范围,开拓愈大。不忧物类之繁博,惟恐认识之不真。物不论大小、精粗、坚柔、美丑,皆有其用。但何时合用,何地合用,则视事物之情况,与时空之适宜。故在应用之先,必须权衡其轻重、厚薄、深浅、缓急、远近、迟速等,使事物与时空,常得相当之配置。是以人类知识完备之时,无物不可用,无事不可成,宇宙间遂少有废物与败事。“格物”二字,古人有若干不同之解释,聚讼已久。宋明以来,先儒解“格’’有两大派。一则训“格”为“至”。《尔雅·释诂》:“格,至也。”《毛诗·烝民传》:“物,事也。”谓穷至事物之理,而知无不尽。程朱一派主之。其言如下: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几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子说,上边是传文第五章,是解释格物致知的道理,现在却已遗失了;我曾经在私下里采取程子的意思,做了一章补上。我是这样说的:经文上所说的致知在格物,是说要想穷致我已经知道的知识,便要就每件事物用心穷究它们的道理。因为人心是这样灵敏,人心无不具有天赋的感觉与知觉,

四书道贯 作者简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