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作者:王仁法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6856720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16-08-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本书特色

2000多年以来,众多的逻辑学者总结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及其在多方面的运用,建立了很多严密的逻辑体系,为人们论证思想、传播真理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那么,当我们行进在重重迷雾之中,当我们的思想尚未达到需要论证而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时,当真理离我们还很遥远而面对的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时,有没有一种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探索真相呢?哪怕这种逻辑不太严密但却合理,不是确定无疑的推论而是极有可能的推测。于是,“悬逻辑”应运而生,它指引我们的思维去拨开一层层的迷雾,一步步地接近事物的真相。
  下面就让我们掀开首层幕布的一角,走进“悬逻辑”的舞台吧……

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目录

**章 “悬逻辑”的研究对象与特质
**节 “悬逻辑”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悬疑状态下的思维形式
二、研究悬疑状态对思维基本规律的影响
三、研究解决悬疑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
第二节 “悬逻辑”的特殊性质
一、逻辑学的基本性质
二、“悬逻辑”的特殊性质
三、“悬逻辑”的特征
第三节 “悬逻辑”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立“悬逻辑”的理论意义
二、“悬逻辑”的实际作用

第二章 介于虚实之间的悬概念**章 “悬逻辑”的研究对象与特质
**节 “悬逻辑”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悬疑状态下的思维形式
二、研究悬疑状态对思维基本规律的影响
三、研究解决悬疑问题的多种思维方法
第二节 “悬逻辑”的特殊性质
一、逻辑学的基本性质
二、“悬逻辑”的特殊性质
三、“悬逻辑”的特征
第三节 “悬逻辑”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立“悬逻辑”的理论意义
二、“悬逻辑”的实际作用

第二章 介于虚实之间的悬概念
**节 概念的逻辑类别
一、概念逻辑类别的特征
二、普通逻辑的实概念体系
三、现代逻辑的虚概念体系
第二节 悬概念的创设
一、在认知层面上增设悬概念
二、在逻辑史层面上发现悬概念
第三节 悬概念的性质特征
一、悬概念的基本性质
二、悬概念的显著特征
第四节 悬概念的类别
一、悬概念的逻辑类别
二、悬概念的应用种类
三、悬概念的时态种类
四、认知基础上的完善的概念类别逻辑体系
第五节 悬概念的意义
一、悬概念的理论价值
二、悬概念的实践意义
三、悬概念的法律功用

第三章 判断的悬疑态
**节 悬疑态判断的定性
一、没有悬判断,只有判断的悬疑态
二、悬疑态判断的定性分析
三、悬疑态判断的一般特性
第二节 悬疑态判断的逻辑属性
一、悬疑态判断的取值
二、悬疑态判断的判定
第三节 简单判断的悬疑态
一、性质判断的悬疑态
二、关系判断的悬疑态
第四节 复合判断的悬疑态
一、联言判断的悬疑态
二、选言判断的悬疑态
三、假言判断的悬疑态
四、负判断的悬疑态
第五节 模态判断的悬疑态
一、真值模态判断的悬疑态
二、规范模态判断的悬疑态
第六节 含有悬概念的判断
一、悬概念判断的逻辑性质
二、悬概念性质判断间的关系
三、悬概念复合判断的逻辑值

第四章 或效推测
**节 或效推测体系的建立
一、或效推测的逻辑定义
二、或效推测的种类
第二节 或然性推测
一、不完全归纳推测
二、类比推测
……
第五章 正确思维的原则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
第七章 综合运用“悬逻辑”知识的科学假说信息

拨开迷雾的思维工具:悬逻辑 作者简介

王仁法,教授,中国逻辑学会会员,中国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被聘为广东培正学院科研处处长。曾主持中国逻辑学会重点研究课题等多项;出版著作数十本[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管理决策逻辑》、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外著名诡辩集》、中国法制出版社系列逻辑艺术丛书·政法篇(总主编,六分册)、广东人民出版社《侦查逻辑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执法应用逻辑》、清华大学出版社《打开思路闸门——思路学初创》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三步半速解法》等],其中在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维权的逻辑艺术》曾获得“1950-2009广东百种优秀社科理论普及读物”荣誉称号;发表论文数十篇(与本书相关的论文主要有发表在《江汉论坛》2011年第1期的《介于虚实之间的悬概念》和2013年第9期的《探索悬疑问题的思维工具》,以及发表在《政法学刊》2010年第6期的《悬概念及其法律意义》)。
  由于工作优异,曾三次荣获司法部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得省教育厅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第二届中国逻辑学会优秀成果奖(2003-2007)等多项省级以上奖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