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作者:李包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6148945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4-10-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讲述了:从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的视角看,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都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解构与超越,但在哲学路向、哲学类型、哲学方法、哲学目的与任务、后续影响,以及对传统哲学超越的程度等方面又具有诸多不同。维特根斯坦把哲学从思辨路向转轨到语言分析(逻辑语言、日常语言)路向,在哲学领域内实现了“哲学的革命”;而马克思把哲学从思想世界降临到现实世界,把哲学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现实解放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的双重变革,成功地把哲学转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精神武器。这正是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乃至所有西方哲学家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正是马克思超越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地方。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比较研究 目录

**章  导言: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
  一  西方哲学革命的历史谱系
    (一)**次哲学革命:从“始基”向“存在”飞跃
    (二)第二次哲学革命:“形而上学”  的独立与完善 
    (三)第三次哲学革命:哲学向思辨道路迈进
  二  哲学的四重禀性
    (一)哲学具有时代性 
    (二)哲学具有间接性
    (三)哲学具有方法性
    (四)哲学具有阶级性
  三  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 
    (一)维特根斯坦之前的西方现代哲学脉络
    (二)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哲学的革命”,但不是“革命的
    哲学” 
    (三)马克思哲学既是“哲学的革命”,又是“革命的
    哲学”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比较之意义
  一  马克思哲学与维氏哲学之可比较性
    (一)就二者比较研究的必要性而言
    (二)就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行性而言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览 
    (一)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研究
    (二)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研究
    (三)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比较
    研究
  三  本书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厘清马克思哲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关系 
    (二)廓清马克思哲学和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三)探究现代西方哲学危机的根源
    (四)探究中、西、马“三驾马车”携手共进的可行性
    路向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路径
  一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背景与条件
    (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起点
  二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进程 
    (一)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初步超越 
    (二)马克思走出书斋后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 
    (三)马克思由费尔巴哈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现:交往实践唯物主义的出场 
第四章  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逻辑路径
  一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历史起点 
    (一)维特根斯坦走进哲学的时代背景
    (二)维特根斯坦走进哲学的理论起点
    (三)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  前期维氏哲学的语形学思想及其反形而上学性
    (一)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的逻辑结构
    (三)前期维特根斯坦论命题与实在的关系
    (四)对“语言图像论”的评析 
  三  后期维氏哲学的语用学思想及其反形而上学性
    (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二)“语言游戏说”的提出
    (三)“语言游戏说”作为反形而上学的语用学武器 
  四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
    (一)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的差别性
    (二)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一致性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和维氏哲学之同
  一  两者都是对传统哲学的反叛
    (一)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反叛性
    (二)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哲学的反叛性
  二两者都重视“实践”
    (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论语新注     下一篇: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