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作者:(英)斯密 著,赵康英 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8078687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4-01-0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内容简介

斯密关于美德的内涵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斯密所说的种种美德,例如谨慎、宽容、大度、仁慈、正义以及尊崇道德良心的自我控制等等,至今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当然,时代不同了,国情差异也很大,不能设想可以将斯密所推崇的各种美德不加区别地照搬到国内,也不能设想把斯密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不加分析地加以汲取,例如少管闲事之类,否则就会出现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弊端,不利于真正美德的构建和深化。  “八荣八耻”的提出就是重建新历史条件下道德情操的有益尝试。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目录

敬告读者
**卷 论行为的适宜性
 **篇 论适宜感
  第1章 论同情
  第2章 论相互同情的快乐
  第3章 论根据他人的感情与我们的是否一致来判断他人的感情是否适宜的方式
  第4章 续前章
  第5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谁各种不同激情的适宜庭
  引 言
  第1章 论源于身体的激情
  第2章 论源于想象的特殊倾向或习惯的激情
  第3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4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5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在判断行为的适宜性时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1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通常是一种比对快乐的同情更强烈的情感,但是通常它远远不及当事人自然产生的情感那样强烈
  第2章 论野心的根源和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3章 论羡慕富贵和藐视贫贱的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感的败坏
第二卷 论功与过或奖与惩的对象
 **篇 论功过感
  引 言
  第1章 凡看似恰当的感激对象似乎都值得奖赏;凡看似恰当的怨恨对象似乎都该受到惩罚
  第2章 论感激和怨恨的恰当对象
  第3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很少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相反,对害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则不会对受害者的怨恨有一丝的同情
  第4章 对前几章的简要概述
  第5章 对功过感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1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2章 论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功劳的意识
  第3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效用
  ……
第三卷 论情感和行为自我评判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四卷 论效用对称赞情感的作用
第五卷 习惯和风尚对道德的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特征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相关资料

我最近常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他实际上讲过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是讲市场,一只是讲道德。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因此,我们非常关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当然,我也得讲另一个道理,就是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附难。.我们必须做到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要逐步地缩小贫富差距。这是我们的目标。   温家宝总理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白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并误读了亚当.斯密的学说。   (英)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  昨天,有三位主教光顾了米勒的书店想买几本《道德情操论》,并询问了作者的相关情况。彼得.伯勒大主教说在二家商号过夜的时候,那儿的人把这本书夸成是世界上最的书。   (英)著名哲学家大卫休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一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入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于1748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1751年受聘子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后任道德哲学教授,其讲义的伦理学部分后改写成《道德情操论》于1759年出版。1764年,斯密赴欧洲大陆旅行,这期间结识了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魁奈和杜尔哥并深受影响。1776年,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称《国富论>》发表。1778年,他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又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他于1790年7月、7日在爱丁堡去世。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和《国富论>(1776)。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道德情操论》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作了探讨。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和谐的发展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论》(1759)是和《国富论》(1776)同样齐名的亚当。斯密的经典传世之作。本书首次出版于1759年,在斯密去世前共修订过六次,在当时就有非常大的影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伦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哲学导论     下一篇:《吕西斯》译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