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作者:田茂著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8724645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9-07-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本书特色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圈内与圈外,绳子与链条,两头与中间,失重与平衡,人为与自然,说得清与说不清,有限与无限等内容。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目录

前言引子总论一、三条关系规则二、一个分类准则三、“一、二、三”分类的发明权为老子所有四、“三”的隐蔽性概述五、“三”的各种类型及特性六、容易混淆的几种类型七、“三”的整体特性八、人类社会应用“一、二、三”的悠久历史九、“一、二、三”轮廓描述十、“是与不是”与“似与不似” 十一、“一、二、三”分类不属于形式逻辑十二、“辨正法”概念的提出十三、“一、二、三”举例十四、关于“似与不似”的三个对话**章 圈内与圈外一、要想有突破,就得跳出圈子二、自愿进入圈子的过程三、在大圈子看问题要比小圈子公平与合理四、巧妙地充当第“三”者五、只有实力相当才有可能长期对立六、还是“以和为贵”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八、含糊其辞往往是因为问题考虑得太深九、把自己置于对方“圈”内也是一个好办法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十一、思维还可以再开阔一些十二、“圈子”的数学模型十三、从大圈子去看小圈子往往可笑得很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一、“链条”的形成是由“存在性”决定的二、由“圈子”模型也能推出“链条”来三、“链条”的两类“环”各有各的用处四、相对主义就是把“关键环”当成“普通环”来看的五、“五行论”中的链条六、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链条”七、逻辑学和数学在成熟完善的时候也会出现“链条”八、对原始概念严格定义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九、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实质是什么十、给数学界提一个建议十一、“道”和“上帝”是不一样的十二、“道”的三层含义十三、康德+黑格尔=老子十四、循环论中的链条都是“普通环”,没有“关键环”十五、“链条”组合起来就是“螺旋” 十六、要勇于否定“链条”第三章 两头与中间一、数学模型的建立二、“适中”点位置的推导三、三个“特殊点” 四、第三个“特殊点”竟然是“黄金分割点” 五、东西方文化对“适中”点的应用六、“适中”的“范围”比“精确点”好使七、成熟的事物会不自觉地应用“适中”八、现实中人们对“适中”的应用也是无意识的九、不要给自己“设套”十、《易经》中的“适中”十一、“适中”与老子的“守中”还包括广大悉备十二、诸子百家以“老”为首十三、各家学说都不过是老子思想的一个侧面阐述十四、《老子》包含的东西太多啦十五、绝对的“适中”还是违背“适中”第四章 失重与平衡一、失重与平衡都是人类的需要二、客观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平衡的三、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出现四、政府和国家也得讲平衡五、平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六、不胜方可保持不败七、失重出成果,平衡保长久八、《老子》才是细水长流九、跌跤不可怕,但万不可跌得爬不起来十、两头同时用力,也是一种平衡十一、“东风西渐”也是一种平衡第五章 人为与自然一、大自然大体上是保持平衡的二、自然界成熟的东西大都是对称的三、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在破坏平衡四、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自然一人为一自然”五、“自然”就是“适中”六、激情才能燃烧出岁月来七、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功夫就是“顺其自然”八、“自然”的过分还是“人为”九、自然问题自然处理,人为问题人为解决十、保持“大自然”与“小人为”比较恰当第六章 说得清与说不清一、无穷信息很难用有限语言来表达二、把无限转化为有限三、传统、万能的方法仍然还是“无穷对无穷”四、康德的“二律背反”五、有限与无限混合起来才是“三”六、实际的情况仍然是在无限可分与不可分之间七、自由也得配合“不自由”八、绝对原因原来是软的九、世界的“本体”也不是硬的十、在“说得清”与“说不清”之间来回跳十一、“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是说不清的十二、老子、黑格尔都是糊涂蛋十三、原始概念都是模糊的十四、规定性越少的东西,就越接近于“道”十五、佛教的高干们也都认为“说不清就算啦”第七章 有限与无限第八章 东方与西方第九章 官方与民间第十章 运动与静止第十一章 有序与无序第十二章 先进与落后后记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 节选

《似与不似:“三”的哲学智慧》内容为: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启示,《似与不似》建立了一个“一、二、三”的认识体系,尤其是其中“三”的观念,提醒人们要特别关注那个表面看来平淡无奇,但认真追究起来,却常常会使人感到神妙莫测、难以捉摸,具有一种忽隐忽现、似有似无、好似幽灵一般特性的第“三”者。整个体系在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吸取了古今中外历代哲学家的优秀思想,参考了近现代*新的科技成果,从时间和空阆的各个方面对客观事物和人类社会进行了严谨的科学分析,试图运用清晰与明确的语言来解读模糊、矛盾、丰富多彩而又令人困惑的现实,向人们展示了认识世界的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弥补了过去哲学上只强调“一元”和“二元”,而不注重“三元”的缺憾,大大地充实和扩展了辩证法思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融合与养生     下一篇:禅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