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党历史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三党历史

第三党历史

作者:王夫玉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4143435

定价:52.0

出版时间:2013-08-01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三党历史 本书特色

  《第三党历史》编著者王夫玉。   《第三党历史》内容提要: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开启了38年短暂的中华民国历史。该书以中华民国历史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为标杆,以第三党重要党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线索,以相关史证资料及原始档案为依据,历史、辩证、系统、客观地研究和再现了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23年的历史。该书不仅全面科学地梳理、归纳、甄别、整理和描述了第三党历史,而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建国前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民主革命史,还首次对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作了系统的评述。该书对中国党派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中华民国史甚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亦很有参考价值。

第三党历史 内容简介

  《第三党历史》编著者王夫玉。   王夫玉,男,1961年12月生,江苏东海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曾任东海县政协副主席、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国农工民主党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港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0年后供职于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机关,任省委联络处处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业余时间从事农工党党史研究,已发表《科学认识建国前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邓演达思想研究》等论文。

第三党历史 目录

第1章 第三党建党的历史背景1911.10—1927.7
1.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1.1 同盟会及其活动
1.1.2 武昌起义
1.1.3 黄孝战役
1.1.4 南北议和
1.1.5 辛亥革命的意义
1.2 民初西式民主实验
1.3 溯源中国国民党
1.4 五四运动唤醒民众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
1.6 **次国共合作失败
第2章 中华革命党1927.7—1930.8
2.1 国民党党内外的抗争
2.2 提出创建第三党
2.3 酝酿成立新党派
2.4 重建中华革命党
2.5《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
2.5.1 中国革命之特质
2.5.2 中国革命与劳动平民阶级的使命
2.5.3 时论的批评
2.5.4 国民党与共产党
2.5.5 中华革命党之任务
2.5.6 中华革命党之主义
2.5.7 中华革命党之政纲
2.5.8 和各党派的关系
2.6 同各方面的论战
第3章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8—1935.11
3.1 临委会成立**次全国干部会议
3.1.1 邓演达出国考察
3.1.2 邓演达回国
3.1.3 会议准备
3.1.4 临委会成立
3.2 《政治主张》
3.2.1 中国社会的结构
3.2.2 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3.2.3 我们的争斗目的
3.2.4 我们的争斗手段
3.2.5 我们具体的方案
3.2.6 我们和共产党及改组派的分界
3.3 邓演达思想
3.3.1 邓演达思想体系
3.3.2 平民革命思想
3.3.3 民族独立思想
3.3.4 军事思想
3.3.5 社会主义思想
3.3.6 哲学思想
3.4 临委会开展的工作
3.5 准备军事起义
3.6 邓演达遇难
3.7 发动“倒蒋抗日”
3.8 提议、策动“福建事件”
3.9 临委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3.10 响应《八一宣言》
第4章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5.11—1941.3)
4.1 解委会成立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
4.2 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3 参加抗日战争
4.3.1 参加前线对日作战
4.3.2 组织抗日游击武装
4.3.3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4.3.4 加强与国共两党合作
4.4 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
4.5 国民参政会中的斗争
4.6 加强组织建设
第5章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1.3—1947.2
5.1 “皖南事变”后的联合斗争
5.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5.3 争取民主与实施宪政
5.4 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
5.5 六参政员延安会谈
5.6 抗日战争胜利
5.7 拥护国共重庆和谈
5.8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5.9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5.10 同国民党一党独裁作斗争
5.10.1 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之争
5.10.2 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之争
5.10.3 维护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5.10.4 拒绝参加国民大会
第6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1947.2—1948.5
6.1 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
6.2 四干会的《党务报告》
6.2.1 本党历史
6.2.2 党名、党章、党纲
6.2.3 组织工作的检讨和新的方针
6.2.4 宣传工作的检讨和新的方针
6.3 四干会后的工作
6.4 农工党在香港坚持反蒋斗争
6.5 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6.5.1 一九四八年上半年国内局势
6.5.2 “五一号召”的起草
6.5.3 “五一号召”的发布
6.5.4 各民主党派的反应
6.5.5 “五一号召”发布的意义
6.6 农工党中央扩大会议
6.7 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
6.8 配合中共开展反蒋军事斗争
第7章 参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8.5—1949.11
7.1 北上进入解放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上一篇:康德政治著作选     下一篇:百幅农画话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