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7560043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07-10-01

出版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十七大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改,改哪些地方,改到什么程度?为此,中央党校等各界热心于此问题思考的一些学者,历时一年多,多次讨论,反复修改,通力合作,完成了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独特的时间,独特的背景,独特的课题,独特的视角,决定着这本研究报告不一般的见解、不一般的分量、不一般的价值、不一般的反响。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务实的、建设性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
  著述权威性:这本能摆在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案头的研究报告,是由一支庞大的学术团队用心血、汗水、智慧和胆识凝聚而成的著作。这个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包括周天勇、王长江、李良栋、马怀德、王安岭、张占斌、吴旭东等中央党校及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看完这份研究报告后,欣然作序。
  理论前瞻性: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内容与本课题研究的建议相吻合。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人大代表城乡人口同比例,发挥信教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等等。
  资政建设性:这本研究报告还没有公开出版之前,本课题其中初步研究的八个分报告和全部报告就先后提供给有关参事决策部门参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社会敏感性:本书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然会触及各级各类部门、机构、单位与阶层各方面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更是权力、资源和相关利益的一次大调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一次调整。
  务实操作性: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周天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更多地愿意从务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考虑,更多地愿意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更多地愿意从成本、效率和风险角度考虑,更多地从人民能不能得到实惠角度考虑。所以,这本研究报告在立课题的时候,就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改,改哪些地方”而设计的。每一个分报告不仅提出问题、罗列设想,而且更加注重解决问题以及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本书是一本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案头书,中心组学习的常备书,党校干校学员的**书。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目录

总论: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一)过去二十九年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
(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五)重点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
(六)沿着分权和放权的方向改革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
(二)推进党管干部的科学化
(三)改善党对新闻的领导
(四)发展党内民主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
(一)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两条腿走路:协商民主应和代议民主齐头并进
(三)立法的民主化是时代的潮流
 四、政府怎么改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
(三)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
(四)法院、检察院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
(一)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
(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三)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
(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与未来展望
 八、党的十七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
(三)考察党的执政能力的其他视角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坚持依法执政
(二)理顺党政关系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
(一)党管干部原则的含义
(二)科学地管理干部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
(一)执政党是怎样影响媒体的
(二)如何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方式
 五、推进党内民主
(一)代表大会制度
(二)代表大会常任制
(三)党内权力授受的创新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组成与结构
(二)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三)逐步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
(四)建立健全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
(一)大力推进人权法制建设
(二)完善税收和收费等法制和审查、审批程序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