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训练

首页 > 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小升初作文/2008-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吊唁涣然云宵励行;B。籍贯蛊惑顿挫暖昧C.逞强奠定伏罪拮据D。怄气盘据卷缩善长

  2.下列词语中注意有误的一组是()

  A.嗔(chēn)怪涤(dí)荡腼(miǒn)腆押解(jiè)

  B.歆(xīn)羡酝酿(niōng)弹劾(hé)热忱(chén)

  C.嗤(chī)笑丛冢(zhǒng)针砭(biǎn)屠戮(lù)

  D.辱没(mò)蜕(tuì)变垂涎(xián)园囿(yòu)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火速火光灯火火红B.出口伤口口才口技C.报名名医名著名贵D.发货发炮发芽蒸发

  4.句中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句是()

  A.李向群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可真是体现了他们每天都在鼓吹的尊重"人权"的神圣原则。

  C.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

  D.我小时候总是处以为是,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在走向姥姥家的路上,两边都是零乱的防震棚,商店都在棚子里营业。

  B.今天,谁还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C.国庆节的夜晚,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鲜花旗帜。

  D.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6.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1)(2)B。(3)(4)C。(2)(3)D。(1)(4)

  7.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A."?,!":",,!!。"B、"!,。":",,!!。"C."?,。":",','。"D、"?,。",",','。"

  8.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蚕妇》》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暮江吟》、《题西林壁》、《元日》

  C.《梅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

  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十七日观潮》

  9.为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修饰语,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六年级的学生张晓松听说母亲心脏病复发被送进医院后,______奔去。应填入修饰语是:(1)立刻(2)箭一般地(3)向医院(4)使出全身力气

  A、(1)(2)(4)(3)B、(1)(4)(2)(3)C、(4)(2)(1)(3)D、(1)(3)(2)(4)

  二、填空回答问题。

  1."鼎"字共____画,其中第6画是____;用音序法应查_____,读音为_____。

  2.给句中画线内容换上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我国现代化建设绝不是踏一脚就能成功的事,需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

  3.按要求改写句子,不得改变愿意。

  (1)董存瑞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改为不用引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小木船塞在我手里。改为不用"把"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不好,这难道只是他的错?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改为不用"不"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出下列词句中所缺的字,并解释所填的字义。

  (1)万里赴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放荡不________。(3)若______若离。(4)一__________成千古恨。

  5.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上面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答案:1、D2、C3、D4、A5、C6、C7、D8、C9、B二、5.黑夜死一般

  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训练

  一、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把改正后的字写在括号里。

  1、王华认真炼习写字,近步很快。()

  2、老师语重心常地说:“同学们要克苦学习,强我中华!”()

  3、赵州桥是我国建筑吏上的一个奇绩!()

  4、老师嘱付我们毕须写完作业再去玩。()

  二、判断对错:

  1、“授”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字字母“sh”。()

  2、“点缀”一词应读作“dianzhui”。()

  3、“沉思”"这个词语中“沉”字是“深入,程度深”的意思。()

  4、《草原》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访问内蒙古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按要求做下列各题:

  1、面的诗句补充完整,财解释带点的词。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2、《春望》一诗中,写“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的诗句是:_________。

  3、句填空:到了三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往前走就是三峡的第一峡()。只见两旁(),千姿百态。有的(),好像奔驰的();有的(),宛如飘飘欲飞的嫦娥。

  四、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去做。

  海南岛是一个宝岛,是祖国南海的一颗明珠。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像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在环岛的海洋中,还盛产着鱿鱼、马胶鱼、飞鱼等热带鱼类。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2、这段话是从()、()、()三方面来具体介绍海南岛是一个宝岛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琢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悉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郎,“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按分好的三段(已用“*”在段首标出),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爷爷说的“煮书”指的是什么?

  3、爷爷告诉“我”应该怎样“煮书”?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练,进;2、长,刻;3、史,迹;4、咐,必;

  二、1、错;2、错;3、对;4、错;

  三、1、死去元知知万事空只。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帝城瞿塘峡山石林立高大雄伟骏马妩媚秀丽;

  四、1、第一句为第一层,其它的为第二层。2、熟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鱼类

  五、1、爷爷介绍了什么是“煮书”和应该怎样“煮书”。2、把书读熟读透。3、爷爷告诉“我”可以从煮语文入手,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体会文章情感,牢记妙词佳句。5、多读书,多诵读品味,多积累好词佳句,写起文章来就运用自如了。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竞赛试卷

  一、成语部分(共24分)

  (一)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8分)

  1、含有动物名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知识渊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飞蛾投火()

  水落石出()画蛇添足()

  虎头蛇尾()掩耳盗铃()

  过河拆桥()螳臂挡车()

  (三)照样子,成语接龙(8分)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欢—→()—→()

  —→()—→()

  2、人一己百—→()—→()

  —→()—→()

  二、常用语部分(共24分)

  (一)照样子,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4分)

  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翻手为云——()

  福无双至——()捡了芝麻——()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一波又起()——败事有余

  ()——弃之可惜()——后无来者

  ()——焉得虎子

  (二)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10分)

  猫哭耗子——()太阳底下点灯——()

  泥菩萨过河——()狗咬吕洞宾——()

  猪鼻子里插大葱——()太平洋的警察——()

  大姑娘上轿——()起重机吊鸡毛——()

  水中捞月——()千里送鹅毛——()

  三、古诗文部分(共22分)

  (一)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雪夜归人。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经过不知难。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相处心连心。

  (二)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12分)

  作者朝代题目名句

  白居易《忆江南》

  王冕《墨梅》

  于谦《石灰吟》

  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课内外阅读部分(共30分)

  (一)“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