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老师自我介绍
  欣赏歌曲《读唐诗》。
  上课:
  一、谈话,出示课题
  师: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唐诗好吗?
  生:好
  师: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这是第一步。
  生;读出古诗的韵律
  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生:还要背诵古诗。
  师:对啊,故事学完了,就该背下来呀。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那咱们就先从第一步开始,上面的两首古诗能读正确吗?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生自由读。
  师:第一首诗谁来读?
  生个读。(“鹤”读成了“雀”)
  师:除了一个字,其他都读正确了,谁来帮助一下。
  生:这里应该读“鹤”,不读“雀”
  师指向课件:你可能和《登鹳雀楼》搞错了。你再来读读这一句诗。
  生再读,读对了。
  师:第一首诗的题目中就有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的,你能带着大家来读一读吗?
  生:孟、陵
  师:第二首谁来读?
  生读《送元二使安西》(客舍的舍读成了第三声)
  师:这首诗中前两句有两个多音字,第一个读什么?
  生:朝
  师:意思是?
  生:早晨
  师:第二个?
  生:舍
  师:这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呢?
  生:舍(三声)就是舍去,不要了,这里的客舍,应该读第四声,舍就是房子房屋的意思。
  师:你说的真对。客舍就是客人住的房子,这里指旅店。好,一起读。
  师:读音根意思有关,意思搞清楚了,读音也就知道了。
  师:咱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送别诗。
  师: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说明这两首诗?
  生:他们之间有联系
  师:那咱们就来找一找,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两首诗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找出来。
  生自由读。
  师:谁先来说?
  生1: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送“字。
  生2:第一首“故人”和第二首“故人”一样。
  师:知道故人的意思吗?
  生;老朋友
  生3:西辞,西出
  生4:这两首诗都是唐朝的。
  生5:它们都跟朋友有关系的,都是去送朋友
  师:都是送别朋友的诗。(板书:送别)
  师:刚才一个同学说题目中有送字,再读读,题目中还有什么?
  生:都有一个地方的名称。
  师:题目中都告诉我们送谁到哪里去。
  师:那读出这个意思吗?
  生读。
  师:同学们,他在读时,停得恰到好处。广陵就是那里?
  生:扬州
  师:古时候同一个地方的名字有好多个呢,那“之”呢?
  生;到
  师:谁来读?
  生读。
  师:那第二首。
  生读。
  师:送谁?
  生:元二使
  师:对吗?
  生;应该是元二,“使”跟“之”一样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
  生:注释中
  师:对阿,别忘了注释是好帮手。那该怎么读?
  生读。(停顿正确了)
  师:还有哪个字也有去的意思i?
  生:辞,下,出。
  师:这么多字都告诉了我们送别的意思。
  师:咱们再来读这两首诗。
  生齐读。
  四、深入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送别时“不舍”之情,初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法。
  师:刚才咱们都是围绕送别来谈的,那么,古时候很不方便,好朋友分别,常常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了,所以送别的场景非常的感人。下面我们就走进第一首诗,读读这首诗,送别的场面会有哪些景物?标一标。
  生自由读。
  生交流:黄鹤楼,
  师板画,介绍黄鹤楼
  生:孤帆
  师板画
  生:烟花
  师:烟花我不会画,请指导一下(众笑)
  生:很多很多花
  师:哦,我明白了,他说画在天上,是我们平常说的礼花吗?
  生:不是,是很多很多的鲜花。
  师:这下我会画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那是繁花似锦,烂漫如烟的美景。
  师:咱们看一下,画面上有——有——有——有——(指着板画,让学生填空)
  师:我们刚才读懂了是——送别
  师;那还少谁?
  生:故人。
  生:孟浩然。
  师:他已经在船上了。
  师:画面上有——有——有——有——
  师:这些景物根送别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读。
  生1:黄鹤楼开始送别
  师: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
  师:那烟花是送别的——
  生:景物
  师:那烟花三月是——
  生:时间
  师:读前两句诗,能把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读出来吗?
  生读。(很有节奏)
  师:黄鹤楼前这么一停,烟花三月后面这么一顿,感觉就出来了。
  生2读。(读得更妙了)
  师:停得好,连得也好
  生齐读。
  师:除了送别的时间,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课外有一段资料,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李白与孟浩然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他们相约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来到黄鹤楼,他们在黄鹤楼吟诗作画,饮酒赏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个月后,孟浩然就要告别李白,去扬州了。
  师:此时李白有什么感受?
  生:难过,不舍
  师:再读前两句,能读出这种难过,不舍得感觉吗?
  生读。
  师:同学们,这黄鹤楼,这烟花三月,读到这儿,更多的是一份留恋,一份不舍,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还有什么景物根送别有关系?
  生:孤帆,因为孤帆代表孟浩然就坐在孤帆上。
  师:他说到了孤帆已经很远了,哪里看出来?
  生:远影。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长长的,读出了孤帆的远。
  生读。
  师;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老师画上的孤帆位置,大小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感觉那个孤帆还要画远一点,小一点
  师板画。
  师:够了吗?
  生:不够,再小一点
  师:再小一点,再远一点,那就是——
  生:远影
  师:那到这儿够了吗?
  生:再远一点
  师:再远就看不见了。(指向黑板外面,动作夸张)哪里读出看不见?
  生:碧空尽
  师:……还从哪里看出?
  生:唯见
  师:唯见什么意思?
  生:只看见
  师:读到这儿,这孤帆怎么样啊?
  生:没了
  师:李白目送孟浩然的船,从孤帆到——生:远影;从远影到——生:碧空尽;最后唯见长江天际流,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越来越远了。咱们男同学读。
  生读。
  师:女同学读。
  生读。
  师: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都看不见了。读到这儿,诗中还有什么景物跟送别有关系?
  生:长江
  师: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说说
  生:长江是孟浩然的必经之路。
  师:长江把孟浩然带走了。
  生:长江把孟浩然的小船带走了。
  师:孟浩然在哪里?我李白的心在哪里,我李白的情就在哪里,我李白的目光在哪里,那就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咱们来看看书中的这幅插图,此时的李白唯见长江,如果你就是李白,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写下来。
  生自由写。
  交流
  生:滚滚的长江,你一定要带去我的思念和祝福。
  师:此时此刻,这首诗中,你最想读的是哪一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很有感情)
  生: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了你的陪伴,我是多么孤单啊!
  师:这烟花三月就再也不美了。
  生: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在长江边等着你,你一定要回来啊
  生:滚滚的长江啊,你去告诉他,我会天天想着他,悠悠的白云啊,请你告诉他,我会天天盼着他。
  师:你最想读那一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依依不舍地)
  师:同学们,诗读到这儿,写到这儿,我们感受到画面上的每一处景物,这黄鹤楼,这烟花三月,这长江,这孤帆,跟送别都有着深深的联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黄鹤楼,生接读: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件出示整首诗)生读全诗。
  师指着板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黄鹤楼,生接读: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件隐没文字,生背诵。
  师:千古绝唱,我们从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学习,那这两手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2011-08-27]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