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2.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教学难点
   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山的什么险?具体写华山的句子请大家一起感情朗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结合旁批,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汇报。
   3.默读,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4.“华山天下险”,这“险”是够味的。你怎么理解“天下”、“够味”?围绕着险,作者具体讲了什么险呢?
   5.指名读苍龙岭部分,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其“险”的句子。
   6.交流。
    (1)瞧!在深深地山坳里……那就是苍龙岭。齐读这个句子,“似一条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说明了什么?
    (2)它左右两边的沟壑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杀。
      这是个什么句子?想象千军万马在厮杀的场面,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你能想到哪些词形容山风大?
      此处的比喻体现出了什么?
      试着把这种险和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小声读,指名读。
    (3)面对着这么险要的山峰,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书上。
    (4)交流。
   7.过渡:苍龙岭似一调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它左右两旁的沟壑深不见底,山风呼啸,令人毛骨悚然,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谈险色变的地方,在作者眼中还不算险,因为真正的险还在后面呢,那就是老君犁沟。
   8.指名读老君犁沟部分,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其险的句子。
   9.交流。
    (1)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
      这句话写出了老君犁沟的什么?指导朗读。
    (2)游人是一个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气屏息。
      理解词语意思。这句话写出了游人在登山时的什么?读旁批。作者写华山的险,这里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侧面加以衬托,这叫间接描写。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神态的词可以用在这里?批注在旁边。
    (3)人们的动作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犹如一个个虔诚的朝拜者。
      这句话写了什么?看旁批。这句话写了人们登山的动作,间接写了华山的险。
    (4)感情朗读。
   10.小结。作者真切地描述了自己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具体介绍了两个景点的险峻,让我们感觉这里真是险象环生。
     华山天下险,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来描绘它。(出示小黑板)瞧!这是宋代的一位大丞相寇准在七岁时写的《咏华山》,读一读,想想他写了华山的什么?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同学们,华山虽然险峻,但仍然挡不住人们迎难而上的意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找出直接体现人们登上山顶后的心情的句子。
   2.此时登上山顶的人们望着脚下被征服的华山,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怎样想呢?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批注栏里。
   3.交流。山高人为峰,只有勇于攀登,敢于挑战困难,才会超越自我。
  四.总结全文
   1.作者亲自攀登华山,抓住华山山路、山峰、游人等的特点,把华山的险军描写得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要表达对华山的赞叹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精妙。
   3.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路  蜿蜒
          7.华山的险        苍龙岭   绳子
                 山峰 
                       老君犁沟  狭窄

  教学反思
  《华山的险》是一篇批读课文。作者用其登华山两天两夜的亲眼所见及其切身感受,展现出了华山那非同一般的险,让我们随着她那细腻生动地描写,同游华山,品尝“险”味。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两个方面去关注老师的引领作用:一、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开启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教师、文本、学生的多元对话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写旁批时,把重点落在赏析词句中,从而,把批读文教学的学习指导与一般阅读文教学中关注孩子个性体验有机结合。
  二、让学生从读已有旁批中,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在读旁批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教材为载体,教给学生四种批读的方法,即提出问题、写出感受、赏析词句、概括内容,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