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实录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2. 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反映在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并不是说一堂课就能看出学生的什么精神来。人文精神是渐进的,沉淀的,学生随着语言的积累,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人文意识。语文学科重在对学生“熏陶”,如何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去感悟流露在语言文字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课堂更添诗意,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所要努力做到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堂实录:
  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享受,也有人说人生是奋斗,是攀登。孩子们,我不知道你们如何理解人生,但学完了《挑山工》这一课,你们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师板书课题:挑山工)
  师:你们看这幅图,你能从图上对挑山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吗?
  ( 师出示课文插图)
  生: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上山的人。
  生:挑山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顶。
  生:挑山工被肩头的担子压弯了腰。
  师:对!挑山工是挑着重物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的人。
  师:孩子们,看看图上的这条山道,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
  生:这是一条崎岖的山道。
  师:用“弯弯曲曲、崎岖”这样的词语很准确。
  生:这是一条坎坷的、充满荆棘的山道。
  师:你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
  生:我想到挑山工很辛苦。
  师:你是个感觉敏锐的孩子!
  生:我觉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
  师:你真棒!你的语言里充满了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你一定是个体贴他人的人。
  师: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生:他穿着红背心,黑色裤子,裤脚卷到了大腿,他的皮肤黑黑的,挑着担子,弯着腰,低着头。
  师:如果你的描述再注意一下顺序就好了。
  生:他低着头,穿着红背心,黑色的裤子,皮肤黝黑,他被肩上的重物压弯了腰。
  师:“黝黑”这个词用在这位挑山工身上很贴切。
  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
  生:第七段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第七段
  师:谁还想读?
  生2:读
  师:评一评,他们什么地方处理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生:“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读得有力,速度慢一点,我觉得这种处理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挑山工挑着重物,走起来应该是吃力的,不会很快。
  生:作者用“一步一步”而不用“一步步”,说明挑山工很辛苦,很努力,应该慢点读。
  师:你真细心,会学习!下面大家来试试,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文
  师: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吗?
  全班齐读第七段
  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挑山工的艰辛不易。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段,进一步了解挑山工的不易。
  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出示填空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为了)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为了)省些力气,挑山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2.(因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所以)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师:大家很聪明,能不能根据第一段课文的内容用别的关联词来说说你读第一段的收获呢?
  生:如果挑山工不走折尺形的线路,就无法担着重物上山。
  生:既然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会使路程加长,那他登山走的路程就肯定比游人要远。
  师:关联词的使用使我们的逻辑更严密,大家对第一段的理解很到位。
  师: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为什么?
  生:因为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
  生:挑山工很艰辛。
  生:挑山工很辛苦!
  生:对挑山工的同情!
  生:对挑山工的敬佩!
  师:你们的理解都不错。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
  一生回答:是!(众生笑齐答不是)
  师:课文中的作者有一个疑问在那一段表达出来了?
  生:课文第五段说了这个问题。
  师:哪一小组愿意来读一读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呢?
  (各小组争先恐后举手。师指名一组读。)
  师:课文哪儿又这个谜揭开了?找出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言读一读,品一品。
  生轻声读课文
  生:给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是“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印象很深?
  生:它告诉我一步一步走,还要抓紧时间,我平时经常边做作业边玩,浪费时间。
  师: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你有勇气,我也看到了你改正的决心了,好!
  生:“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
  师:你的理解真棒!
  师:课文第五段把游人登山和挑山工登山进行了比较。谁能用简洁的词句来概括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书)
  师:(分两行板书游人/挑山工,一位学生上黑板在“游人”后写道: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又一学生补充: 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位学生在“挑山工”后面写道:踩实、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
  师:咱们黑板上有的句子长了,能不能改改或者换个词呢?
  生:“高兴怎么就怎么”和前面的“随便”是一个意思,可以不要。
  师:同意他说的意见吗?
  (众生表示同意,师擦去后一句。)
  生:“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面去了”可以换成“坚持不懈”。
  师:学以致用,好。你能来写吗?
  (生上台写)
  生:“踩实”让我想到了学习要踏实,能不能再写个“踏实”呢?
  师:好!你来写吧!
  生:我想可以补充一个词:抓紧时间。
  师:好!上来写吧!
  生:挑山工面对陡峭的山路,没有害怕,还“一个劲儿往前走”,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真棒!你想写上“勇敢”是吗?
  (生点头上台写)
  师:你们从挑山工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明白了这么多,真不错!下面大家看作者的表现。读!
  (生齐读第六段第一句)
  师: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生:“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还有“意味深长”?
  师:谁来帮助他解答这个疑惑?
  生:“心悦诚服”是指真的打心里服气或佩服。“意味深长”大概是说意思很丰富。
  师(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明白了吗?能勇敢提问的孩子也是值得表扬的。
  师:关于这句话,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包蕴”就是包含的意思。
  生:也就是说挑山工的几句实在的话,好象包含着很多道理。
  生:我想“意味深长的哲理”指的应该是挑山工的特点: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和勇敢。
  师:你真是聪明的孩子!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这幅画。
  生:不对,是指挑山工的精神。
  生:我认为是指画中挑山工表现出来的踩实、抓紧时间、坚持不懈和勇敢。
  师:现在有A、B、C三中答案了,大家认为哪个最完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