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并学会复述。
   3、感受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盘古、神话,知道的神话故事。
   2、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1、出示词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今天老师带来一组词语,请大家笑声读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这是五个神话故事的标题,这些神话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大胆的想像创造出来的。
   3、今天我们也要学一篇神话故事,请齐读课题:22、盘古开天地
   4、“盘古”是谁?我们昨天预习过课文,谁来介绍一下。
     “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开辟、分开的意思,看老师书写)
     谁能来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盘古开辟了天与地)
   5、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课题注释一,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生:
     师:<<艺文类聚>>也被称为“创世神话”:用来解释世界是怎么来的。
   6、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结果怎样?)
   7、翻开书,大家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古文,还记得我们这学期学过那些古文?谁能说说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习古文的方法是: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利用注释,了解词义。
              3、连词成句,理清脉络。
              4、说情译文,领悟中心。)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A、读文正音。
    1、学生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正音:混沌(dùn)、阴浊(zhuó)、日长(zhǎng)一丈、盘古极长(cháng)。
   B、利用注释,理解词意。
    1、天地混浊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看注释②③,其:代词,它的。生:出生。)
    2、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看注释④⑤⑥,万:一万。成:成为。)
    3、盘古在其中,翌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看注释⑦⑧⑨,其:代词,天地之间。于:超过、胜过。)
    4、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看注释⑩,日:每日。高:长高。厚:加厚。形容词作动词)
    5、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看注释11和12,如:像。此:这样。极:极点。)
    6、后乃有三皇。
     (看注释13,后:然后。乃:才。)
  三、理解句意,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C、连词成句,理清脉络。
    1、老师读古文,你们来解释句意。
    2、在读古文,找出天地变化的句子。想想:盘古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这篇古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板书:开天地前的情况
         开天地的过程
         开天地的结果
   D、说说译文,领悟中心。
    1、齐读译文,想想你能否看着古文,来说说译文?
    2、读了译文,想想你读了这篇神话有了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升华中心。
    这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武松打虎     下一篇:《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之一